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安倍变本加厉制造对抗 窘境越发暴露

2013年12月25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唐家璇:改善中日关系要治本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2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25日评论指出,随着中日在东海及钓鱼岛的对抗情势不断升高,日方的动作频频,安倍首相病急乱投医之窘境越发暴露。当前中日关系之紧张,安倍不从根源上去寻找解决之道,却反其道而行之,试图运用策略或伎俩等手法来改变被动状况,其实完全是舍本而逐末,自然无法摆脱日本在东海议题上的被动局面。

  文章摘编如下:

  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单方面采取国有化动作,试图改变钓鱼岛的现状,以达到对钓鱼岛的更实质性掌控,日本之非法行为显然打破了钓鱼岛几十年的平静局面。按理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但显然安倍却一意孤行,甚至变本加厉,并不断在钓鱼岛及东海议题上制造对立和紧张的气氛。其手法主要体现为:

  恶人先告状

  其一是歪曲真相。安倍为了把当前东海紧张局势之肇因推诿给中国,刻意抹杀中国在维护钓鱼岛及国家主权上的正当行为,一味歪曲真相,蓄意捏造生事。例如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安倍刻意诋毁,试图以危害东海飞行安全之名污蔑中国。

  其二是拉帮结伙。安倍为了抵销中方防空识别区的战略效应,刻意拉拢美韩等国家来试图向中方施压,并要求日本民用航空公司拒向中国提交飞航计划。同时,安倍还试图在中国周边营造孤立中方的包围圈,包括试图拉拢东盟国家来向中方施压等动机相当明显。

  其三是扩充军备。当前安倍政府试图借渲染“中国威胁论”,来达到其背后不可告人之政治目的,实质就是为其修宪扩军,调整日本军事政策寻找借口,从而达到在日本国内重新复辟军国主义之战略目标。

  事实上,当前安倍之策略或伎俩尽管看上来招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实质就是要掩饰真相,所谓恶人先告恶状。但其实质效果却不容乐观。

  一则安倍过度寄希望于美国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及东海局势上之所以频频采取强硬和对抗态度,其最大的底气当然来自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尽管当前美日是同盟关系,但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钓鱼岛及东海海域议题上,美日的利益显然有一定的落差。

  安倍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为是日本对抗中国的保命符,显然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严重误解。当前美国重返亚太固然有防范中国之意图在内,然并不是全部,中美合作的空间仍然相当大。而最大的重点是美国的重返亚太是维护美国利益,而不是要去维护日本的利益。然安倍过度寄希望于美国,其策略显然不靠谱。

  二则安倍低估中国的意志力

  当前安倍严重低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在维护钓鱼岛主权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近代以武力侵占钓鱼岛,本来就是非法窃占,并不符合国际法,理当受到谴责和批判。

  同时,尽管当前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社会内部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存在,包括地区差异,贫富分化,民生发展,贪污腐败等等,但在事关国家主权等敏感议题上,中方维护主权的意愿相当强烈,中国人民的意志被激发出来,这显然是日方没有预料到的,这也是安倍策略失效的最大原因。

  三则是安倍高估日本的影响力

  当前安倍刻意拉高对抗的紧张态势,甚至试图在中国周边营造包围圈,当然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事实上,安倍此举显然是高估了日本的影响力,特别是日本仍然不愿意承认日中实力消涨之大势。

  尽管过去100多年里的时间中,日本一直在亚洲扮演着老大的角色和分量,然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崛起不断彰显,中日国家实力对比越来越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但显然日方在心理上还不愿意承认现实,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和国民心理目前还非常不习惯中国崛起之现状。

  但事实终归于事实,尽管日方不愿意看到中方的强大,但也无法阻止这种消长趋势,这也是日本试图围堵中国之战略破功的关键原因。

  四则是日本缺少反思 国际公信力的不足

  当前日本不但对过去的侵略历史反思不足,而且还试图为过去的侵略历史翻案,这无疑使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公信力严重不足。这是日本取信于亚洲各国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最大障碍所在。与欧洲的德国相比较,日本的国际形象差距较大。

  当前的德国在欧洲日益扮演着重要而正面的形象,但亚洲的日本却越来越不被亚洲人民所信任,这才是日本需要反思之处。当前安倍政府争欲重振军备,发展军事之意图相当明显,不但亚洲各国人民看在眼里,而且也恐会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才是安倍需要反思之处。(陈先才)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