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香港公共理财思维变 财政纪律应保持

2014年01月23日 1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3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23日刊载社论《公共理财思维变 纪律应保持》,文章指,香港特区政府既要照顾眼前的需要,又要应付日后的危机。如何才算做好审慎理财,落实起来言人人殊。应可设法厘订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例如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务求有规可循地守好财政纪律。

  文章摘编如下:

  香港特首梁振英发表大惠基层的《施政报告》,带起“钱从何来”的议论。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下月发表预算案,不但面对更大的中产要短期“分饼仔”压力,更要处理政府理财思维转变和人口老化产生的长期财政挑战。

  《施政报告》提出的新措施,预计会增加每年恒常开支逾百亿元,加上原有开支跟随通胀等因素增长,预计新财政年度,恒常开支会增加二百亿元,势必缩减一次性纾困措施的规模。财政司司长的“派糖”空间,只限于如何平衡中产和基层利益,以及在缩减过程中“循序渐进”,避免急煞车的震荡。

  有官员形容《施政报告》标示政府的理财思维范式转移。传统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再分配观念,是基于“小政府”的原则,库房收入在保障了一个足以安心的储备水平后,多余的钱宁愿透过退税和减税来还富及藏富于民。

  这个做法的背后理念,是民间创富效率比政府优胜,当社会财富增长带动政府收入增加,公费主要花在基建等方面营造方便营商的环境,以及应付基本的福利需求。在基本社会保障之外,协助穷人脱贫,主要靠教育培训投资和财富滴漏效应,透过富裕阶层消费来增加基层就业和收入,带动全民财富提升。

  不过,近年社会发展显示,滴漏效应虽然有助增加就业机会,但在提高基层收入方面作用有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大量低收入家庭长期在贫穷线下,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施政报告》标志政府将承担更有力的财富再分配角色,增加照顾基层的长期承担。

  过去几年政府的庞大盈余,为政府朝这方向大展拳脚提供了财政基础。

  根据税务学会估计,香港回归至今,政府收入占本地生产总值18.6%,支出仅占17.4%,得以累积丰厚的盈余,现时财政储备足以应付政府21个月的开支,远高于12个月开支的“安全线”。曾俊华在网志中表明,会在任期内继续致力做到“年年有余”。

  政府财政似乎中短线不虞匮乏,但是,长线而言,库房面对福利开支不断增加,收入则受到人口老化影响。财政司司长希望积多一点储备,不止为了应付万一经济逆转的冲击,还要为“在可见的将来”入不敷支积谷防饥,尽量推迟用光储备和需要举债的日子。

  政府既要照顾眼前的需要,又要应付日后的危机。如何才算做好审慎理财,落实起来言人人殊。一些“应使则使”的措施,被质疑会否“大花筒”。一些地方“应省则省”,又会被批评为“守财奴”。当局可设法厘订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例如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务求有规可循地守好财政纪律。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