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华媒:报道中国缺全面性 德国需要“中国通”

2014年02月12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1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近期编译《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中国在德国媒体或公众心中的形象总是很单一、甚至是被扭曲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与德国缺乏真正了解中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关。

  德媒报道中国缺乏全面性

  文章引言写道:“几乎每一所德国大学都有美国问题研究所。可是关于世界另一大强国中国的研究呢?仅靠某些高校的汉学这一专业够么?”文章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截至2013年任德国绿党联邦议员的冯•克拉蒙(Viola von Cramon)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施奈德(Axel Schneider)。

  文章写道: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3年前推出了关于德语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媒体研究。3年过去了,这项研究显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国在德语媒体报道中的形象还是走两头极端,要么充满异域风情,要么是被彻底妖魔化。德语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依然缺乏正反皆有的全面性。比如在报道中共去年宣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时,基本是好评。而在报道中国对德投资时,德语媒体又基本保持中国是个威胁的基调。

  扭转偏见 需从教育入手

  “早在25年前,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姆(Juergen Osterhammel)就在著作中分析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指出:‘根据不同人的感受,中国要么被当作榜样,要么被当成反面典型,却从来没有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偏见,阻挡了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的视线。”

  文章作者认为,培养更多更了解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可以改变德语媒体片面报道中国的措施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从德国的教育体系入手。“德国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在教学内容中还太不起眼,完全与中国作为21世纪新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不符。德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投资太不够。德国学校的历史、政治、哲学等课程关于中国的内容太少。提供中文作为教学科目的学校也寥寥无几。”

  “德国大学的汉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教授中文语言和地区文化知识方面。但是汉学专业不具备培训其他专业学科人才的能力,比如汉学家无法培训教师、媒体工作者或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反之,德国的师范、新闻等专业的教学内容多以欧洲为重点,不可能涉及到更多的地区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因此,德国需要的是跨学科培养人才,既具懂汉学,又有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今后德国民众、德国政客以及媒体工作者对中国的理解才会加深。德国政府才能制定出不仅是出于利益考虑,而是基于了解之上的对华政策,也才能真正做到与中国平起平坐。”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