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回归东亚大家庭 日本须走出错误的历史观

2014年02月24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24日电 香港《文汇报》24日文章称,80年前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尽,可惜巨大的历史阴影仍笼罩着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国家。如何将历史的污点与对国家的崇拜适当分离,让国民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过往,这将是对日本政治家的艰巨考验。否则,日本将始终背负这一历史包袱,如孤岛一般飘零,难以被邻邦接纳,更无法回归东亚大家庭。

  文章摘编如下:

  同样一段历史,中日双方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在日本人看来,周边国家及其国民是在消费过时的民族主义仇恨,日本人烦透了对历史负债的絮絮叨叨。

  对这段让数千万无辜生命惨遭荼毒的沉痛历史,日本真有足够反思吗?恐怕难以肯定。诚然,这段还未远去的历史、“受害者”仍鲜活的记忆,妨碍了更客观的评价改造后的日本,但周边国家及其国民的一致不满,说明了日本的反思非但不彻底,还有严重的历史观误区。

  毫无疑问,任何国家的国民都希望从自己国家的历史当中寻找荣光,而非罪恶的根源。自我否定历史,让后世子孙背负前人的十字架;或者让前人的事业在后人眼中失去光泽,变成难堪的污点,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必然是一种精神苦痛和心理折磨。

  但将历史放在祭祀台上,对历史顶礼膜拜,将历史神圣化,却非理智之举。毕竟历史不容回避,只有用理性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属共同体的历史,明辨是非,以免重蹈覆辙,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智慧。相反,一味地回避、躲藏、遮掩甚至不顾历史事实,对个人来说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容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对国家来说同样如斯。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面前跪了下来,跪着的德意志民族却在全世界面前站了起来。当德国为自己的历史深深忏悔的时候,他赢得了友谊及全世界的尊敬,包括曾经无法兼容于自己的敌手。欧洲宽恕了德国两次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但张开双臂拥抱了他,还通过赋予其在欧盟机构当中的领袖地位,满足了他的大国抱负。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将爱国主义分为两种:本能的和理智的,前者只凭信仰与情感行事,后者则来自深沉的理智。本能的爱国主义易被轻率的激情所左右,陷入狭隘与封闭的自私之中,最终使国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历史上,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曾有过对国家主义的疯狂崇拜,两者都试图通过强调国家“大我”的神圣地位,来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而与英法列强并驾齐驱。但这种对“大我”的过度追求和强烈崇拜,挤压掉了个体的理性批判精神,它使得对历史阴暗一面的反思变得即使可能也不彻底完整。

  时至今日,当德国经过痛苦的心理磨难,渐渐远离“国家主义”的时候,日本国民的思维却还笼罩在这片阴霾当中。作为国家的代言人,日本政治家有强烈的耻感文化,民众也难以容忍政治家的一丁点丑闻,这其实正是对国家膜拜的自然结果,因为它们亵渎了国家的神圣。

  这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不断、充满危机意识的岛国,似乎只能从国家这一巨大港湾里才能寻找到精神慰藉,获得安全感。此种政治文化不仅赋予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凝聚动力,更已深深侵入日本民族的肌体,变为其民族特质的一部分。

  如何将历史的污点与对国家的崇拜适当分离,让国民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过往,这将是对日本政治家的艰巨考验。否则,日本将始终背负这一历史包袱,如孤岛一般飘零,难以被邻邦接纳,更无法回归东亚大家庭。(李因才)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