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刊:香港“情义之都”如何建成?

2014年03月28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28日电 即将出刊的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文《香港情义之都如何建成》。文章称,香港大学发展及校友事务部总监徐咏璇的新书借用港大故事,以高等教育捐赠经验为主轴,勾勒香港慈善事业面貌。香港80%的善款是由社会上20%的人捐的,而另外八成的人的参与却令整个筹款生态更健康、更持续。

  文章摘编如下:

  慈善晚宴、百万行、卖旗日……香港向来倡导“为善最乐,不甘后人”。全港年捐远超百亿港元(约13亿美元),63%的港人曾捐赠,东亚地区排名首位。汶川地震的时候,还破天荒一天筹3亿。香港的慈善传统是怎么形成的,慈善事业又是怎么操作的?从香港大学发展及校友事务部总监徐咏璇的新书《情义之都——从港大到香港的捐赠传奇》,或可窥一斑。她借用港大故事,以高等教育的捐赠经验为主轴,勾勒香港的慈善事业面貌与环环紧扣的社会发展,试图描绘芸芸捐赠者的身影。

  3月20日,徐咏璇在香港大学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港大社会学系主任吕大乐、前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方敏生、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睿智计划副总监林维峰在发布会上畅谈慈善,城中名人梁锦松、陈志云等也低调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缘何吸引前财政司长梁锦松参与?书中第三章提到他在任时所开创的慈善政策可圈可点。

  慈善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在美国,因为税重,税收是引导捐款的主要方式。但香港一直沿用低税制,所以减税成不了捐款的重大诱因。2002年,香港参照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提出校园慈善“配对”,也就是当院校筹得一元,政府便资助一元。

  当时的“财爷”梁锦松发布第二份财政预算案,提出拿十亿元作配对。由于2003年前捐献高等教育还不成气候,不少官员对政策有质疑:“一年之内,要在社会吸纳十亿,不容易啊!如果计划反应冷淡,怎么办?”“财爷”耸耸肩:“我们做了好人,又可以把剩余款项收回来,人情也做了,钱也省了,岂不好?”“若是抢光呢?”“那就更好,证明我们成功!那么短时间钓来公众十亿元捐款支持大学!”

  这是一盘稳赚的生意,香港特区政府也下了十亿元的战书。“配对”政策果然发挥了特殊魔力,截至2012年8月,第六轮配对金增至25亿,惠及17所高校。过去五轮配对计划,院校共筹得92亿,获得49亿配对金。

  善款和政府资助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港大筹款团队领军的是校长以及负责大学拓展的副校长,具体运转的是“发展及校友事务部”。徐咏璇是该事务部总监兼香港大学教研发展基金策划总监,她看到整个筹款机制从无到有,以及如何摸着石头过河。

  由于政府的配对计划是不定期的,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港大校长徐立之和校务委员会主席冯国经就找到了港大校友何鸿燊。他愿意每年拿出一个亿,以一对一“配对”其他校友捐赠。为让校友们共同参与,每项捐赠不得超过五百万。项目取名“何鸿燊校友挑战计划”,连续五年、合共五亿,每年11月结算,如不能尽取一亿,余额就泡汤。2005年11月起,“发展及校友事务部”就为“配对”四处筹款,合共获得十亿善款。

  这只是其中一个筹款故事,曾任港大客座教授的现任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在新书推介说,“徐立之校长在任(港大)的十二年中,感动了五万个人捐款,为港大筹得一百亿。他的团队——像徐咏璇这样的港大铁杆——日日夜夜在为港大的永续经营奔走”。

  筹款最终是筹得人心

  近年来,捐赠、募捐、筹款会被误解为不透明,甚至是市侩。发布会上,社会学家吕大乐认真地问:“你向人筹钱,是怎么办到的?”徐抿了抿嘴说﹕“首先我相信大学不死,帝国也有衰亡,唯大学可经受历史风霜。第二,筹款筹的最终不是钱,而是人心。”

  吕大乐概论港人特点——“政治冷感”、“各家自扫门前雪”,但近十几年香港的慈善氛围日渐浓厚,让他大为改观。徐记录不少市民行善的故事,写到动情之处还潸然泪下。“执尸阿周”助人为乐,校友搭23号巴士来捐120万元,曹婆婆住廉价老人院攒钱捐赠……

  80%的善款是由社会上20%的人捐的,而另外八成的人的参与却令整个筹款生态更健康、更持续。吕大乐这样评价﹕“这本书讲出了香港社会的一些重要元素:关怀、信任、互相扶持,也写出了潜藏于民间的活力。”(余思毅)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