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新加坡从对华输出经验转为到中国取经

2014年04月02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刊文称,新加坡政企与中国的交往方式,这几年逐渐从此前的向中国输出新加坡经验,转为到中国取经。这并不是说,新加坡经验对中国而言不再有借鉴价值,而是中国市场的广袤、复杂和快速多变性已不容外界小觑。

  文章摘编如下:

  新加坡13家科技初创企业上周经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牵线搭桥,到上海参加为期两周的中国加速器活动,笔者有幸在席间和中新两地的创业者们交流他们眼中的中国市场,启发诸多。

  新加坡政企与中国的交往方式,这几年逐渐从此前的向中国输出新加坡经验,转为到中国取经。这并不是说,新加坡经验对中国而言不再有借鉴价值,而是中国市场的广袤、复杂和快速多变性已不容外界小觑。

  有中资企业老板在加速器推介活动之后坦诚与我分享:在听取数家新加坡初创企业的简短介绍后,他开始担心这些企业能否如愿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或是赏识他们的投资基金。

  他说,中国中小企业这几年转向客户定制化服务,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很快,产品性价比高:“如果你说新加坡企业有全球视野,我觉得上海也有国际经验。”

  除了具体的产品,新加坡企业在行事文化和观念上,和中国同行也有差异。

  不少新加坡老板都提到,中国创业者只要有心,半年里面找创投资本(Venture Capital)筹钱、研发产品,半年后推出市场。可是半年对于新加坡企业来说,估计还在决定是否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做个调研尝试把市场吃透摸清。

  殊不知半年过后,竞争者已在优化产品以满足客户更大需求,或是直接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而新加坡公司则可能还在筹备中国分公司的阶段。

  一名新加坡年轻企业家还说,新加坡人常以为会讲华语和了解一些中华文化,就能和中国地方政企打交道。

  “事实上,他们的中文不行,如果你都没法在创业投资人面前流利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怎么让投资人关注你的项目?”他说。

  当然也有多年在中国做生意的企业高管认为,新加坡人做事谨慎,喜欢把问题想周全,把风险一并考虑在内,慢调子未必会错过商机。

  新加坡和中国,两个市场原本就有不同的客户群体。以社交平台来说,新加坡人聊天爱用Whatsapp,中国人则是Wechat(微信),吐槽或者是分享趣事,前者用Facebook,后者用微博。

  不同的市场,用户粘性不同,选用的社交应用程序有差别并无对错之分,不过要是无视中国以人口基数和移动终端跨越增长的市场,错过商机可能就是个必然。

  中国的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采集分析这两年在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这三架大马车的拉动下,发展极为迅速,背后聚集的人才、市场和资源,还有技术支撑,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企业在引进、吸收、消化和反哺上的能力强,这些恐怕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但当许多中国企业都在接近创新的前沿往更专业的路上行走,且速度越来越快时,未来的主导权显然将属于能够掌控格局变化的胜者。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个无法被忽略的新兴市场,新加坡企业不仅要和欧美、中东的企业错位竞争,以展现新加坡在电子政务、医疗教育、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还要和中国企业拼搏速度和胆量。

  做个赶潮人不易,还不得不赶上这个浪头。希望新加坡企业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清楚优劣势,不被浪头抛到后面去。(顾功垒)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