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报:中国反腐经济账 不是代价而是利好

2014年06月11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6月11日电 美国《侨报》10日社论文章称,西方舆论近期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中国的反腐,认为中国反腐虽然有声有色,但付出的“代价”也不菲。知名投行美林证券预测,反腐将令中国经济在2014年蒙受100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按照中国去年的GDP总量计算,已超过1%。这种“反腐影响经济”的论调,与大陆既得利益团体的心声不谋而合,易被包装成为他们“抵触改革”的口实。

  社论称,按照“反腐影响经济”的逻辑,“损失”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场吃喝风收敛,靠公款吃喝、商人攀附关系支撑的高端餐饮、酒店的生意萧条;二是送礼受到遏制,名表、名包、豪车、洋酒、花卉等权贵们偏爱的名品销售下降;三是部分心虚的官商开始考虑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外出避风头,美国的EB-5投资移民签证申请飙升,导致中国资本流失。

  文章指出,反腐尽管“政治正确”,但却“经济不正确”?从表面上看,这种论调倒也能自圆其说。加上外媒今年一直以来鼓噪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竟在经济不够好的时节重拳反腐,令经济数据越发恶化,不怪反腐怪谁?千万别被这种歪理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挖掘出背后隐藏的事实,能够从更长远的视角审视反腐,“政治正确”的反腐是一件再也不能更加“经济正确”的事。

  分析表示,反腐对中国经济的第一重利好是收缴赃款,充实国库,为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清朝大贪官和珅,被抄家时抄出白银9亿两,而当时朝廷一年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两白银。古代有超级巨贪,当代的也毫不逊色。

  除了存款,房产、土地、豪车、有价证券、奢侈品、古董等价值巨大的赃物,在贪官们的敛财清单中极为常见。2014年最高检察院的报告中提到,仅在2013年,追缴赃款赃物计101.4亿元。贪官嘴里吐出的这些“黑金”,得以再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流动,支援国家建设。

  此外,文章称,反腐对中国经济的第二重利好是挤掉腐败经济泡沫,推动行业转型。贪腐群体所支撑起来的行业繁荣,表面热闹,实则脆弱,虽尝过暴利甜头,也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不可能长青。它们不是在真正地做大做强企业,而是寄生在畸形经济形态上的食利者。眼下大陆知名的高端食府已感“高处不胜寒”,开始向大众餐饮转型;价格畸高的奢侈品店,也开始走中产能接受的路线。只有立足于中产和广大平民的消费市场,才有源源不断的商机和稳定的购买力。

  不得不着重一提的是,文章认为,反腐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作用。贪官通过权力运作动辄屯上几十套、上百套房,坐享房价上涨之利,客观上却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短缺,房价疯涨的背后也有他们一份“功劳”。随着反腐加压,即将推出的房产登记与联网制度逼迫胆小者“出货”,最近市场上涌入一批“神秘人士”持有的房子,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打掉高房价中的腐败因素,深孚众望,“反腐降房价”成为坊间美谈。

  反腐对中国经济的第三重利好是打掉保护伞,维护市场公平秩序,释放市场活力。在权力面前,再有钱的企业家也感到弱势,这是因为,一些企业主,尤其是民营企业老板,为了拿到审批文件,往往不得不通过“进贡”的方式向掌权者购买通行证。这些“进贡”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不进贡者则直接丧失了竞争机会,践踏了市场公平。

  社论最后指出,反腐也许在短期内对某些行业、对消费数据有一定影响,但更应该看到反腐释放的经济发展空间。这不是代价,而是利好。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