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洲时报:中英关系互补 战略互信进入健康发展期

2014年06月18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6月18日电 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到访英国。法国《欧洲时报》18日社论文章称,中英关系在今天,不但完全“破冰”,而且在各个领域均释放热络繁荣,进入健康发展期。分析指,李克强向英国展示的中国形象,将为中欧未来关系发展与战略互信提升,为中欧双方开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崭新十年。

  文章摘编如下:

  16日英国宣布了卡梅伦访华时承诺的对中国人24小时快签新政。使荷包实力雄厚的中国游客跃跃欲试。确实,中英关系在今天,不但完全“破冰”,而且在各个领域均释放热络繁荣,进入健康发展期。

  回首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对欧洲的密集访问,以及欧洲三大国家英法德首脑对华密集访问,就会知道,李克强此访,凸显在全新国际形势下,中国与欧洲对对方的重视,以及中国对欧的“全方位”战略思维。

  自去年以来,中国高层访欧之频繁,范围之广泛,前所未有。 去年5月,李克强上任后首访瑞士与德国,并与瑞士签订与欧洲首个“自由贸易协定”,在欧盟以外叩开欧洲自由贸易大门,意味深长。去年11月底,李克强访问中东欧16国,将中国影响力在欧洲小国广泛释放。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荷、法、德,成果丰硕;实现中国元首首访欧盟总部,战略象征意义重大。去年,英国首相与法国总统相继访华。卡梅伦“英国是中国在西方最强支持者”言犹在耳。以访华频繁著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下月还将再赴中国访问,凸显中德关系热度。这也说明,欧洲大国在调整其全球视野下的外交战略方面,正与中国“相向而行”。

  从中国方面看,高层造访欧洲大国,只缺英伦一家。因而,李克强此次访英,实际上成为中国完成对欧洲“全方位外交”的里程碑。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

  说去年以来,欧中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高潮迭起,应不为过。说中欧双方“前所未有”地需要对方,应不为过。

  中欧关系的复苏与繁荣,从地缘政治角度观察,似乎也是题中之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遏制中国崛起的“醉翁之意”可谓路人皆知。而美国因斯诺登等种种事件在欧造成的信任危机,因在乌俄冲突问题上与欧洲利益相左,因其全球影响力不断下降,今日美欧关系已同床异梦,大不如前。

  英国女王“破格”会见中国总理的举动,让人想起两个月前,中国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受到的“破格”接待。如果“破格”成为常态,只能说明欧洲欢迎中国客人的“格”在不断刷新。这个细节从一个侧面透露出欧洲对中国的需要程度。

  实际上,除了“硬指标”使欧中双方“相向而行”,还有一层“软实力”,是欧洲对华视角的变换,信任与理解加强。

  中国领导人访问欧洲的个人魅力与“柔软身段”,中国在欧洲展示的“和平崛起”与“互利双赢”的诚意,都向欧洲人说明,中国人是可信赖的朋友与伙伴。中欧光伏争端上的双赢和解案例,说明中欧双方有能力与智慧,特别是有“妥协文化”来化解分歧。这与欧美贸易对抗文化形成对比。 这些正能量正在欧中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克强向英国展示的“真正的中国”形象,将为中欧未来关系发展与战略互信提升,为中欧双方开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崭新十年,添砖加瓦,注入新活力。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