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析《渴望》:如何看待下一个世代

2014年09月18日 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18日电 台湾《联合报》18日刊文称,从“告白”到“渴望”,中岛哲也对人性是极度悲观的,他应该能跟主张“性恶论”的荀子达成完美共识。尤其对下一代,几乎到达一种放弃与憎恶的地步。在“告白”里,那群高中生还算是集体意识,但到了“渴望”,女主角与整个世代那种轻贱人性、视生命如草芥般的冷漠无感,仿佛把全人类的未来丢进一个无间地狱般万劫不复。

  文章摘编如下:

  “渴望”改编自同名小说,故事集中在役所广司饰演的落魄前刑警藤岛身上,他与妻子离异,从此颓废度日。女儿失踪多时,前妻无力地向他求救,他才从蛛丝马迹中追查女儿下落,渐渐发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还挖掘到自己潜意识里的幽微处。

  从“下妻物语”到“渴望”,中岛哲也对人性的黑暗,诠释起来如电梯高速下降,直至探底。在“渴望”里,几乎所有角色都很丑恶:父母师长不负责任、警察吊儿啷当;年轻人更是消极堕落,被宰制的想寻死,欺负人的则毫无道德观。上一辈至少还有点懊悔、自省的能力,但下个世代则已全然麻痹。这种倾向,几乎已成为一种信仰,弥漫于全片的每吋胶卷里。

  但吊诡的是,中岛哲也既仇视下一代,却又懂得用新颖的电影语言,吸引住年轻观众目光。他一向喜欢把原可简单的叙事打碎揉成复杂,然后再选择短捷、繁琐的剪接,以及丰富的音乐元素,组成大量拼贴式的影音形式。这有时是聪明的故弄玄虚,有时却变成不停打乱戏剧节奏的屏障,一体两面,总是引人爱恨两明的两极。

  “渴望”里五花八门的暴力与视觉设计,其实多半是花俏的卖弄,故事本身最迷人的地方,还是回归到父亲角色终于“挖”到内在那块暧昧地带之际,即使是亲情,所谓的“爱”与“欲望”,究竟有多少模糊难辨的分野?而血浓于水的,到底是恶根还是善性?

  比较起“告白”层出不穷的慢动作镜头,中岛哲也这回则由特写取代,以诠释角色内外皆溢满压迫感的状态。也因此即使大牌如云,演员足以表现的空间却有限,大概只剩役所广司能在这些近逼的特写镜头里,“偷”到一些细腻的表演空间,诠释出父亲角色的复杂度。如果“告白”是在形式上美化一切丑恶,那么“渴望”就像是变本加厉地失序抹黑,没有界线,却也挑衅着观众的极限。(涂翔文 影评人)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