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媒:睁大眼警惕商家借微信“朋友圈”设陷阱

2014年11月17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海关将监管跨境电商 朋友圈代购或被视为走私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微信朋友圈里发代购广告,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他们就是时下兴起的“微商”,他客户群体主要是“朋友”,确切的说,是微信好友。法国欧洲时报网近期刊文称,随着微信代购的兴起,代购出假货、劣质商品、货品不符等问题也频繁曝出。“杀熟”容易维权难,朋友圈代购陷阱值得警惕。

  文章称,“杀熟”为什么可怕?一方面,因为熟人之间,相互信任,没有防备之心;另一方面,熟人之间还彼此了解优点弱点,相互之间还会碍于情分,不愿撕破脸面。媒体对“杀熟”受害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抱着“朋友还得做,面子还得给”的想法认栽,默默屏蔽了商家了事。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代购还安全吗?消费出现问题,受害人都不维权,那商家岂不更加肆无忌惮,即便有受害者屏蔽了他们,他们还会把黑手伸向别人,侵害行为何时休?

  分析表示,事实上,不是没人维权,而是在目前网络法律并不完善的背景下,网络维权太难。分析“朋友圈”的性质可知,“朋友圈”首先不是一个合法合规的电商平台,商业交易全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来维系,它没有评价系统,没有支付担保,甚至是避税天堂,何其危险。

  另一方面,微信管理方强调其平台的社交性,称“朋友圈”交易是私下行为,目前的治理办法只有封号、限制好友数量等,区分难度大,打击效果不佳。

  文章指出,微信代购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商业纠纷也会越来越多。面对“朋友圈”销售,难道就这样放任商业侵害行为的持续频发?肯定不能。当然,单靠微信管理方的“禁”、“封”、“限”等手段无法治本。应加快立法,推行商家登记注册制,采取新的技术手段,物理隔离“朋友圈”的社交与商业功能。同时严厉处罚商家的越界行为。在消费者一方,也要尽量使用合法的电商平台,如需在“朋友圈”中消费,更要睁大眼睛鉴别商家,避免掉进“陷阱”。(莫舟)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