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洲网:多几个高仓健 中日两国关系会更友好

2014年11月24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11月18日,日本影星高仓健逝世的消息被公布。11月10日凌晨,高仓健因患恶性淋巴瘤,在东京一所医院逝世,享年83岁。   高仓健1931年出生于福冈县。1955年作为东映二期生入社,曾经出演过《追捕》、《千里走单骑》等为中国民众熟知的影视作品。图为资料图。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11月24日电 近日,日本影星高仓健逝世的消息被公布,澳大利亚澳洲网近日发表文章称,中日邦交能正常化,长期民间文化交流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样功不可没,多出几个“高仓健”,让两国民众彼此心灵互通,不断改善国民感情,从而重新构建两国友好关系。

  文章称,日本影星高仓健病逝,对中国民众带来的震撼,看起来远远超过了在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无数中国影迷追思这位偶像人物的景象,与当下中国民间对日本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指出,无他,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作为“文革”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帮助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看到了多元世界,彻底颠覆中国一代影迷的审美观,从而造就了“硬汉”高仓健堪比今时今日的韩国“都教授”的“男神”地位。

  文章还指出,事实上,在30年前的那个文艺作品匮乏的年代,正是从日本引进的大批影视剧——如《阿信》、《排球女将》等都产生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充实了中国大众的文化生活,刺激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对现代国家、现代化的向往。

  文章回顾道,那时候,靖国神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已然严重;那时候,中国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军人和幸存者还大量存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记忆还栩栩如生;但那时候,中日却开辟了二战后两国关系的“蜜月”,政治、经济互动频频。而这,正是因为有高仓健这样的文化润滑剂存在——难怪中国外交部会高度肯定高仓健“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

  纵观历史,中日关系中最早的交往历史就是文化交流;中日邦交能正常化,长期民间文化交流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样功不可没。正是依靠文化交流,两国民众的情感才连在了一起,两国民众的力量才聚在了一处。

  文章认为,这些年,中日双方之所以渐行渐远,矛盾不断激化,不时剑拔弩张,与缺少了这种文化润滑剂大有关联。当民间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日趋弱化,不足以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之后,互相妖魔化往往容易成为必然。

  文章强调,要清除眼前中日政治关系遇到的障碍,双方需要学习前辈们的伟大智慧和勇气,再度借助文化的力量,多出几个“高仓健”,让两国民众彼此心灵互通,不断改善国民感情,从而重新构建两国友好关系。(文刀)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