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自我陶醉”式研究 台湾博士怎能不流浪

2014年11月27日 1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媒:“自我陶醉”式研究台湾博士怎能不流浪
图/示意图(联合报)

  中新网11月27日电 台湾《联合报》27日刊文称,台“教育部长”吴思华指出,目前各大专院校每年毕业5000名博士,其中1500名在职,3500名等着就业,再加上300名从海外回来的博士,“如果再不严肃解决,十年后流浪博士将超过流浪教师。”分析指出,台学术界“自我陶醉”式的研究,除了诈取当局的研究经费之外,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博士”,如何可能摆脱“流浪”的命运?

  文章称,吴思华的说法,凸显出20年前“410教改”的另一个后遗症。依照欧洲通常国家的标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通常是70%的技职体系,30%的一般型大学,其中5%的人,从事尖端型研究。但台湾教改启动之后,在“广设高中大学”的口号下,我们却将所有的技职体系全部改成“科技大学”,鼓励大家一起发表SCI及SSCI的论文!

  分析指,在SCI及SSCI制度的运作下,我们的学术界出现了许多“官学两栖”的“大老”,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绞尽脑汁,争取学术资源,购买贵重仪器,再在几个大学里吸收“桩脚”教授,用“放牛吃草”的方式,训练研究生,教他们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寻找热门议题,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范,大量发表“轻、薄、短、小”的论文。只要论文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刊登,就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应聘、评鉴、升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这种“自我殖民”的作法,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养小鬼”,把我们顶尖大学的研究生,训练成只会盲目套用西方研究典范的“跟屁虫”;大家不择手段地制造出一大堆“垃圾论文”,虽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刊登,对我们的社会民生却没有丝毫帮助。

  “科技部长”张善政表示,科技部门曾经做过论文指标分析,发现有些学者表面上看起来很优秀、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多,但其引用来源不平均,多是固定几位教授和学生引用,禁不起大数据分析的检视。

  所谓“固定几位教授和学生”,其实就是自己的“研究团队”。这种“自我陶醉”式的研究,除了诈取国家的研究经费之外,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博士”,如何可能摆脱“流浪”的命运?

  从最近一年发生的案例来看,一、两个学术伦理问题,就已让台湾学术界“在国际上丢人现眼到抬不起头来”。张善政的发言,是“知耻”;吴思华的讲话是“知病”。主其事的部门负责人必须“知耻知病”,政府部门才有可能对“民粹式教改”造成的沉痾“对症下药”。(黄光国)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