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中拉互补深度契合 中国外交充满“韧性”

2015年01月09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 第一阶段全体会议举行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月9日电 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境外媒体表示,这是中国今年的首场“主场外交”,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为中国和拉美的相互靠近和深度契合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此外,分析指,中国开放不能再坐等上门,须积极对外开拓。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打开了新局面,各种论坛提供了新机制,将在未来长时期为发展提供力量支撑,令中国外交充满“韧性”。

  台湾《旺报》9日文章指出,在2015年一开始,北京就利用“主场优势”,发挥经济影响力,加强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

  香港《大公报》9日评论指出,中拉论坛标志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完成了对各地缘板块的战略拼图,中国与东盟、非洲、阿拉伯国家、太平洋岛国、拉美都拥有了对话合作机制。这也是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文章表示,中国在2015年迈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外开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传统上依靠透支环境资源、消耗人口红利进行的粗放式、被动式开放早已难以为继。中国开放不能再坐等上门,须积极对外开拓。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打开了新局面,各种论坛提供了新机制,几大银行与基金提供了新平台,令中国整体开放豁然开朗,大有海阔凭鱼跃之感。更重要的,这些机制、平台立足长远,将在未来长时期为中国发展提供力量支撑,令中国外交充满“韧性”。

  中拉互补互利

  香港《文汇报》9日文章称,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外界分析认为,中国主办与拉美国家的合作论坛,显示中拉互补互利,以及中国正调整姿态,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专家强调,中国之所以受到拉美国家的欢迎,是良性的经济多元化过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表示,中拉有着相同的发展任务,也有着相同的历史命运,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也相似。

  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研究所经济学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认为,与历史上同欧美国家不对等的经贸关系相比,中拉间的南南合作模式更加注重彼此的长远发展需要。

  《大公报》另一篇文章表示,纵观新时期的对外政策,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在中国频频遭遇发达国家市场进入壁垒的背景下,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合作的客观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想塑造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全球秩序,中国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合作。

  中拉整体合作终成现实

  香港《商报》9日评论表示,中拉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今年的首场“主场外交”,“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向世界发出中拉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积极信号。有观察人士表示,借助中拉论坛这一平台,中国和拉美将迎来双方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中拉合作亦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吴长胜表示,中拉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中拉整体合作的启动,将从多方面促进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这次部长级会议将使中拉整体合作迈向机制化,今后农业合作论坛、旅游业合作论坛、中拉智库交流论坛等现有合作机制可能会逐步纳入中拉论坛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贺双荣认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中拉关系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对在更高的平台上拓宽中拉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拉互利合作是中拉论坛建立的目的,也是适应当前区域化潮流寻求共同发展。

  来京出席中拉论坛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阿莉西亚•巴尔塞纳则表示,中拉论坛会议恰逢其时,将为中拉关系“开启新的篇章”,为中国和拉美的相互靠近和深度契合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香港《明报》9日报道称,此次中国拉共体机制正式启动,标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多边合作机制已覆盖全球,全面建立。

  香港《南华早报》表示,北京此次举办合作论坛,探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旨在强化中国在这个战略地区的影响力。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