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境外媒体:治理“专车” 莫当垄断保护伞

2015年01月14日 13: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济南部分出租车停运 市民出行“一车难求”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境外媒体:治理“专车”莫当垄断保护伞
图为江苏盐城出租车停运现场。(图片来自中国日报网)

  中新网1月14日电 近期,中国多座城市再现出租车停运现象,令本已沸沸扬扬的“专车之争”再度升温。对此,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势在必行,对于专车这一新生事物,应采取堵不如疏,因势利导规范发展的路径,改革现有制度使专车规范化,以此激发市场活力。

  竞争激烈 “专车”动了谁的“蛋糕”?

  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文章称,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10个城市已先后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一边是市民抱怨“打车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另一边是出租车司机抱怨挣不到钱不堪重负,顺得哥情失嫂意,这已成为大城市的管理难题。

  “打的软件”催生的互联网专车,出道伊始就深受“黑车风波”和尴尬身份的困扰。无他,主要原因就是动了原有的出租车经营者的“蛋糕”。

  以沈阳为例,有司机表示目前一些“的哥”的月收入从5000元降到现在的3000元。生计攸关,正统出租车司机纷纷抱团,希望保住自己的“蛋糕”。

  美国《侨报》近日的文章称,在中国,出租车公司暴利可说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不少地方在出租车领域通过配额制管理、独占号牌资源等手段造成事实上的垄断。高居不下的“份子钱”更是出租车行业的痼疾,公司随意定价,司机完全没有议价权,进而使得拒载现象成为常态。在这个垄断的怪圈里,利益链高端与低端正在重复着如此的畸形循环。

  治理“专车”堵不如疏 重在制度规范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4日文章认为,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势在必行;对于专车这一新生事物,应采取堵不如疏,因势利导规范发展的路径。

  文章还援引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的话称,在涉及民生的领域打破垄断是改革的重要抓手,虽然会遇到利益集团的阻挠但却能使多数人受益,增加社会对政府推动改革的支持和信心。

  美国《侨报》近日刊文指出,现在的“专车”确是带有一定灰色边缘色彩,比如打车软件登记下的车辆是否均来自汽车租赁公司、专车是否是之前的黑车披上了专车的羊皮、专车司机师傅是否都来自劳务派遣公司,等等。但很明显,在现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改革现有制度使专车规范化,以此激发市场活力,比起对出租车行业垄断听之任之来得更明智。

  文章还指出,目前国际上已有通用的“约租出租汽车”,中国大可借鉴其成功经验,出台网络约车条例,使“专车”合法化。以创新倒逼行业改革,撕开垄断的口子,将配额、“份子钱”等弊端一一清障,给从业者减负,让民众受益,使行业依市场规律发展。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