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侨报:日本向海外推销和食料理软文化

2015年02月12日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1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2日刊文称,日本人的传统饮食文化——我们叫“日餐”,他们叫“和食”,一直以来门槛都很高。这“高”主要表现在制作上,必须色、香、味、器四者和谐统一,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器具搭配也要表现出季节感,是以五色、五法为基础,需要动用五感来品尝的料理。现在日本向海外推介和食,推介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软文化。

  文章摘编如下:

  和食的高门槛也表现在制作人身上,也就是“和食料理人”。“和食料理人”,是一份很特殊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能独挡一面的和食料理人,需要几十年的修行。“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徒弟就透露过,自己光是练习煎蛋,就用了十多年时间。前十年是接受和食基础训练的,只有学足了十年才有资格做煎蛋。而这煎蛋足足做了4个月,才获得了小野二郎的一句“这才是该有的样子”,才可以把自己做的玉子寿司端到客人面前。

  目前,全球有大约55000家的和食餐厅,其中有90%以上都不是日本人经营的。不久前,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华人朋友告诉我:“在纽约,日餐是比较贵的。最贵的日餐店,肯定是日本人开的。”说起来好像是笑话一样,在海外一些颇有人气的和食餐厅里,还有用酱汁代替酱油,用蛋黄酱代替味精等的事情。

  2013年末,和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能乘着这股“东风”,将地道的和食文化出口到国外,并且让日本能因此获得经济利益,就成为农林水产省的烦恼和课题。

  在8年前,也就是2007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因为操之过急,有过一次失败的尝试。当时,眼见着和食在海外影响力和受欢迎度提高,农林水产省就坐不住了,开始想办法要从中获益,借助和食的人气扩大日本食品、农作物出口,为此推出了一个和食认证制度,海外的和食餐厅都通过考核,获得日本政府的认证才可以。

  但这一计划在正式实施前,就遭到了美国媒体的集体攻击,有的批判日本心胸狭窄,将本国以外的和食料理都当作了“假货”,有的批判日本想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他国头上。总之,美国是坚决不买这个帐。最后,和食认证制度被迫中途流产。

  2014年,痛定思痛的日本农林水产省来了个180度的战略转变,从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改成引水补源,从培养人才入手,打一场“持久战”!

  农林水产省先是请求法务省协助,放宽签证条件,从各国引进一批厨师专业的留学生,安排他们在日本学习地道的和食制作,条件是这批特招生毕业后不可以在日本就业,要回到自己国家从事与扩大、发扬和文化相关的工作。

  尽管毕业后不能留在日本,但是这些“特招生”们可以向日本政府申请最多两年的修业时间,进一家和食店做研修生。也有日本的知名料理人表示,两年的专门学校再加上两年的修业,也不过只有四年时间。四年,是不可能培养出一名真正的和食料理人的。

  与其孤芳自赏,不如与众同乐。借着和食的“东风”,让更多的外国人慕名到日本观光品尝,让日本的高品质食品、农作物扩大出口,创造出一个良性循环圈。

  一位日本人曾对我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背着一口中华炒菜锅,可以走遍天下。’但是,那样做出来的中餐,是维持生存的。现在,日本向海外推介和食,推介的是一种软文化。”这番话,虽然刺耳,也还是值得回味的。(蒋丰)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