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永远的零》“反战”似是而非

2015年03月04日 1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4日电 2月27日,被称为“日本奥斯卡”的日本电影“第38届学院奖”评选揭晓。根据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同名小说改编的《永远的零》,一举夺得八个奖项。观众称,这是一部“反战影片”。日本新华侨报4日文章表示,日本首相安倍则在看后称“这部影片让我十分感动”,从他一贯的言行看,这番话并非言不由衷。但是,日本当年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还是“自卫战争”,早有定论,无需讨论。

  文章摘编如下:

  以表象而言,《永远的零》不乏“反战”色彩,但透过表象我们不难发现,那种“反战”是以含蓄的方式宣扬否定侵略战争的重要理论——“自卫战争论”。因为,无论《永远的零》还是日本其他类似战争片,都回避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必须强调,“反战”并不等于“反思历史”。联合国第3314号决议案附属文件所写道的,“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但是,安倍首相却称“侵略无定义”;“村山谈话”明确表示日本曾经进行殖民统治、发动侵略战争,安倍首相却着力将中日“四项原则共识”第二项“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中的“历史”,解读为“战后和平历史”而非“战时侵略历史。”

  必须指出,尽管日本一些历史教科书屡屡篡改或淡化侵略历史,但因1982年“宫泽谈话”催生的教科书审查制度“近邻诸国条款”,即“有关近现代历史的论述,必须从国际协调的立场出发”的规定,那些编写教科书的右翼学者即使竭力想篡改历史,也不得不有所顾忌。

  但是,影视不是叙述信史,允许虚构,因此,在扭曲整个日本民族特别是日本年轻一代历史观方面的影响,远胜前者。特别是《永远的零》等影视作品在诉诸民族情感方面的“催泪”作用,以及通过对在那场侵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军人的正面描述,在渲染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重要理论——“自卫战争论”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

  必须明确,日本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偏重于渲染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无奈,仿佛那场侵略战争不是日本首先挑起的,而是别国强加给它的,《永远的零》和影片中的男主角宫部久藏,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物。

  此类影视作品正是以此含蓄渲染“自卫战争论”并通过宣扬日本帝国军人的顽强和忠诚,诉诸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情绪,实现民族“复仇”。若“反战”等于“反省历史,试问:日本的战争片为何不表现那场战争给周边民族国家造成巨大伤害,这种反战是否明显存在似是而非的色彩?

  影片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那些人物在日本有着无数原型,他们被合祀于靖国神社。那么,日本人看了这部影片,会作何感想?那些“为国捐躯”的“热血青年”是否会令他们感动,从而认为安倍等参拜合祀着他们的靖国神社是一种应该采取的正当行为?他们是否会想到,1986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给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的信中写道:“虽然距战争结束已经有40年,但是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国民的心中”?

  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每个文化传统中都有其关于战争的信条。”日本人“关于战争的信条”,不仅有强烈的“成王败寇”意识,而且只重强弱,不重是非。这不仅与日本武士道传统有内在关联,而且是日本右翼拒绝历史反思的社会基础。

  石原慎太郎的《吾为君亡》和百田尚树《永远的零》这两部宣扬“神风特攻精神”的电影在日本所以“广受好评”,就是利用并迎合了日本人“关于战争的信条”,以达到宣扬“自卫战争论”目的。

  但是,日本当年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还是“自卫战争”,早有定论,无需讨论。(冯玮)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