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台当局推动创新创业 须先破除三个迷思

2015年03月17日 14: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17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7日社论表示,在台当局众多对青年倾斜的政策中,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成为“重中之重”,不过,从近来“中央”与“地方”力推创新创业行动中,隐然有一股“泡沫”与“迷思”快速滋长,值得当局警惕,以免好心办成坏事。

  文章摘编如下:

  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首要讨论的迷思就是,近期包括“中央”及“地方”,似乎都有普设创新创业园区的想法。

  举例来说,目前“中央”规划推动的创新创业园区,光是在台北市,就有好几处,包括同样标榜要做国际链结的空总基地、花博园区,教育部门最新规划要利用信义区的陆保厂做为青年创意生活城,“行政院长”毛治国也以实际行动,要让出金华街官邸作为社企聚落。

  至于在年轻族群拥有超人气的台北市长柯文哲,也规划今年要在台北市成立十处以上的“新创基地”,地点包括了南港瓶盖工厂、三创园区等。

  在台北市之外,已有多位立委要求“中央”考虑区域平衡,在其他县市也要设创业园区;近期向当局表态,有意“复制”花博园区的地方县市,就有高雄、金门、台南、屏东等。

  年轻人需要创业空间是事实,但是从“中央”到“地方”,若是没有一套缜密的规划与设立逻辑,任凭杂乱无章、没有区隔、没有特色的创新园区在全台到处林立,当心重演过去十多年来台湾都在费心处理的“蚊子馆”问题。

  第二个迷思是,当局鼓吹创业,不能只编织美梦,而不提示风险。日前,经济部门数据显示,一般民众创业,一年之内会有九成公司倒闭,剩下来的一成,未来五年存活率低于10%。

  当局鼓励创新创业,不能只炒短线,甚至“怂恿”出一波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创业风潮。当局要重视的是长程的创业续航力,也就是,深刻理解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局的责任除了在早期创业阶段,协助青创家、社企家能快速找到“第一桶金”外,也应协助青年做好风险控管、财务评估与产品商业化验证,以便跨越脚下随时会冒出来的“死亡幽谷”。

  第三个迷思是,“中央”及“地方”推动创新创业,不能窄化为青年政策或是青年议题,而忽略了创新创业往往可以扮演推动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积极角色。不先跳出狭隘的思维范畴,当局就很难答复外界常有的质疑。

  一个好的创新,可以变成创业,也能为现有产业注入活力,甚至是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为此,当局要加强的功课,不仅是补足经济面的论述,还得在实际行动上,让创新创业可以在当局力推的产业升级转型工程,扮演关键角色。当局可以做的事不少,例如促成年轻的创新创业者与既有产业界对话,乃至经验交换与技术合作,让创新创业成为每一世代能共同努力的目标。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