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2015年04月02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美国作家内森: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精彩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日电 近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道德经》将以“教材”身份进入北京高中课堂。据悉,这些教材9月将在中国推广使用。还须一提的是,中国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以后也将出现传统文化教材。美国《侨报》1日评论称,站在当下的角度看传统文化,它不但是中国的精神财富,还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如今,中国倡导传统文化回归,可谓正当其时。

  文章摘编如下: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每个国家都视若珍宝。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英国,莎士比亚作品是中小学生必读内容;在日本,明治维新虽让日本西化,但传统文化也并未式微;在台湾地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优良传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扬了。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自然不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它们托起了中国文明,滋养着普罗大众。拿唐诗、宋词来说,它们能让人脱离庸俗、展现文明高雅的一面,还能丰富当代汉语内涵,增强汉语文字鲜活性。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着宝贵的智慧资源,对历代乃至当今社会有着现实指导作用。

  但从100多年前“西学东渐”开始,中国社会崇尚资本的风气渐盛,而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在很多人看来,西方的东西是精华,中国的传统是糟粕。这种思维习惯,一点一点扼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站在当下的角度看传统文化,它不但是中国的精神财富,还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如今,中国倡导传统文化回归,可谓正当其时。

  不过,如何重拾传统文化,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则需要讲求方法。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恒河沙数,其中虽然有精髓,但糟粕也不少。 比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也不变”的社会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再比如,尊重权威的“家长意志”,忍辱负重的“面子思想”。这些观念,容易扼杀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更会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负资产。

  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大潮中,如何保证能够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这绝不容忽视。

  客观而言,中国通过学校教育迎接传统回归,这种方法切实可取。但有一个问题需引起重视。毕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近乎“断代”,各地教师现有的文化积淀,能否正确解疑释惑,更好引导文化精华吸收?在当前形势下,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训,也应同步跟上。(骆阳)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