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阿帕奇割开台湾社会炫耀与怨憎的伤口

2015年04月10日 1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台陆军司令因阿帕奇战机案自请处分  来源:东南卫视

  中新网4月10日电 台湾《联合报》10日社论表示,阿帕奇事件沸沸扬扬至今,网络媒体扮演了“天使”与“魔鬼”两种角色。由于李蒨蓉在社交网站的高调自曝,引发反弹,于是,让军中纪律涣散、特权横行的真相逐一被揭发,从而促使当局采取大规模整饬行动。但阿帕奇事件揭露的不只是军纪的脓疮,它也割开了台湾社会阶层分化的伤口。

  文章摘编如下:

  整起阿帕奇事件,从公的角度看,是“军纪”松弛涣散,让人不安;从私的角度看,则是少数特权者“炫耀”成性,令人反感。其中,影响社会观感更深的,可能是后者。试想,如果李蒨蓉最初不是那么一副倨傲的姿态,外界对此事也不会一路挞伐;而就事论事,把一个艺人当成终极敌人而四面起底地追杀,恐怕也不是社会对此事的最佳反省。当军中的惩处与调查即将告一段落,人们又从这件事学到了什么?

  像社群网站,本来是朋友圈交流感情、交换讯息的友谊平台;然而,当网络四通八达到一个地步,再加上使用者喜欢“暴露”、“炫耀”到一个极致,它就可能变成一个没有隐私、藏不住秘密的玻璃屋。这点,是所有网络用户必须警惕的事。

  在阿帕奇事件中,要说拍到仪表板就可能涉及泄漏“军机”,未免有些言过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岛内重要的军事武器为何任意开放给那些缺乏素养、也缺乏敬意的人参观,却又不加规范,这才是最滋反感之处。

  当“公平正义”逐渐成为近年社会运动的基调,这次阿帕奇“贵妇团”的光鲜登场,再次严重刺痛了民众的心。在参访队伍中,除了贵妇、艺人及儿童,还有五名外佣随行,这是什么景象?在检方传讯的过程中,媒体报道的,则尽是这些贵妇身上的名牌衣物、皮包,和它们令人咋舌的价格。这些场景描述,虽未免流于表相,却已足以勾起“朱门酒肉臭”的联想,增添民众对她们的敌视。

  不可讳言,台湾社会对于富人一直具有奇特的双重情结:许多人平时崇富、媚富,渴欲模仿与攀结;然而,在某种情境的作用下,同样的心理却可以立刻被催化成为仇富、反富,这是很吊诡的心态。

  与此相对的现象,则是网络和社群媒体的普及,让个人的意见表达随时可以变成大众媒体撷取和报道的讯息;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激烈言词受到夸大、散播或扭曲的机会也随之提高。

  这些,都是以往大众媒体谨慎过滤及小心查证下,较少发生的事。当“个人即媒体”的时代已经无可遁逃,名人或一般用户要避免自己的网络言论肇祸,便只能自我约束及克制,认清网络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吹嘘、诋毁或大放厥词的地方。

  社群网络中有一个甜美的关键词──分享,不断诱使人们把自己的意见、隐私、照片放上去,和朋友共享。然而,“分享”也是一个充满危险与变量的陷阱;因为,透过善意或恶意的辗转传播,你的隐私和情绪可能变成别人餐桌上公开的谈资,甚至一夕成为大众媒体草率炒作的材料。分享的结果,极可能变成“分”而不“享”,就像李蒨蓉的高调炫耀,留给别人的只是怨怒,留给自己和朋友的也只剩下伤害和惩罚。

  当专家喊出“世界是平的”的时候,其实人们很快就发现,“社会是不平的”才是更真实的问题。同样的,在大家歌颂“网络是自由的”之际,用户也必须意识到网络的自由同样需要节制与管理,否则你的自由很容易遇上反挫与对抗。原因很简单:一个无法与人分享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莫大的深渊。

  阿帕奇事件揭露的不只是军纪的脓疮,它也割开了台湾社会阶层分化的伤口。事实上,要降低社会的仇富心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有钱人降低自己外在的财富装扮,不要把金钱贴在脸上,改用内在气质来美化自己。李蒨蓉曾夸称,社交网站就是用来炫耀的地方;现在,她应该知道,人间没那么简单。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