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中国芦山重建模式,“新”在何处?

2015年04月21日 13: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4月20日是雅安芦山地震二周年纪念日,四川邛崃市高何石塔寺举行灯供超度祈福法会暨芦山“4.20”地震两周年纪念活动。刘杰 摄  


视频:芦山地震两周年:农房重建完成 村民过上新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1日电 发生于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芦山地震,留给亲历者伤痛。震后两年间,芦山的灾后重建也一直牵动着民众的心。美国《侨报》日前刊文表示,如何建立科学有序的灾后重建体系,一直是北京当局的考量。芦山地震后,中国采取了“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芦山重建模式”。这种“重建模式”在受灾区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用。

  分析称,从目前来看,这套“新模式”是可行且颇具成效的。中央统筹指导,保证了重建工作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源头,从而保障了重建工作可持续性。把灾后重建由“举国体制”转变为“地方主导”,则有利于增强地方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能力。

  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熟悉当地“地情”,在重建过程中,能够驾熟就轻,更能因地制宜,从而减少资金浪费,兼顾眼前和长远。在芦山灾区,以前存在很多设施设备落后、技术发展滞缓的产业。但在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审时度势,顺便给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机会。

  文章表示,“芦山模式”中的“群众广泛参与”,在实际中更是被发挥的有声有色。相比较先前让民众“等着帮”、“靠边看”,让他们“自己建”、“自己干”的“自建委”(自建委员会)在灾区可谓全面“开花”。

  在芦山农房灾区,从选房址到谈价格,从管理资金到监督质量,从收集建议到处理纠纷,全部都由民众自己作主。民众的事情交给民众办,最大程度保证了民众放心、安心。与此同时,也让民众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农房重建完成后,很多“自建委”又开始转型为 “自管委”(自管委员会)。这俨然已成为灾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

  现在的芦山是什么样子?大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芦山灾区已完成7.8万户农房重建,完成全部235个地灾治理工程、387处应急排危除险工程、107处受损修复工程。

  此外,城市住房重建完工超过40%,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完工超过70%,教育和医疗卫生项目完工超过80%,204个产业重建项目竣工近半,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工接近60%……芦山今日的景象,的确可用“凤凰涅槃”来形容。

  综合而言,“芦山重建模式”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源自其科学、有效、活力,源自中央、地方、民间的各司其职与各尽所能。面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牵挂,“芦山重建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也为中国灾后重建找到了一种新的路径。(骆阳)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