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粮仓硕鼠祸害国人 须推进储粮制度改革

2015年04月22日 1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中新社发 胡迪 摄  


视频:《焦点访谈》:国有粮仓现“硕鼠” 以陈顶新套差价  来源:央视综合高清

  中新网4月22日电 近日,央视调查发现,辽宁、吉林等省市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巨额差价。美国《侨报》21日文章表示,要断粮仓“硕鼠”们的“财路”,还须避免将储粮体制置于监督的真空区。利益均沾的链条式腐败,是粮仓“硕鼠”丛生的肥沃土壤。

  文章摘编如下:

  事实上,在国家储备粮上做手脚,从清朝就已现端倪。而从公开报道上看,虚报储量、低耗高报、陈粮变新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百年来屡打不尽。

  储备粮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意义重大,除了能够应对不时之需,还对市场有调节作用,可稳定粮价,粮食储备制度在世界范围已属通用。

  在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成形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旨在建立一个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平抑粮食波动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央粮食储备为主的储粮体制。

  不可否认,以政府储备为主的粮食储备体制,储备规模有所保障,但管理难度大。要解决当前粮食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首先要注意当前粮食体制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些国家实行的是政府和民众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制。这样在保证政府能够有一定储备的同时,将更多粮食让家庭、产粮大户等个人或民间组织来储备,不但能够分散风险,还可减少储粮腐败等问题。

  面对此次“以陈顶新”事件,相关机构已表示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不应止于发现一起查一起,是时候推进储备粮制度改革和创新了。

  诚然,只有改进粮食储备体制,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更加贴近市场,市场主动调节,如此才能摆脱被动局面,确保粮食安全。“硕鼠”横行,“猫”在哪里?要断粮仓“硕鼠”们的“财路”,还须避免将储粮体制置于监督的真空区。利益均沾的链条式腐败,是粮仓“硕鼠”丛生的肥沃土壤。(钟海之)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