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时报:两岸须充分利用“中国制造”新机遇

2015年05月14日 1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2014年9月29日,由中国北车长客公司制造,将服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2016年奥运会的首列地铁车。列车为A型不锈钢车体,采用6辆编组,最高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这也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境外服务奥运会。中新社发 张瑶 摄  

  中新网5月14日电 “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台湾《中国时报》14日文章称,“中国制造2025”旨在勾勒大陆制造业发展路线图,通过重点推进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创造、质量、品牌转变,推动大陆从制造业大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这一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两岸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文章摘编如下:

  传统合作模式遇瓶颈

  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变革和深化,制造业成为关注的重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产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等的重要意义,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来“重返制造业”。

  美国先后推出《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大力调整制造业结构,将机器人、下一代清洁能源汽车、再生医疗以及3D打印技术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这一趋势给两岸传统的产业合作模式带来了挑战。

  从两岸产业合作来看,鉴于陆资入岛规模不大,农业及服务业的合作所占比重较低,两岸的产业合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台商在制造行业对大陆的投资。在上世纪80年代台商投资大陆之初,即使是简单的把机器设备搬运至大陆,利用大陆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及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并外销,也能获得不菲利润。

  但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变化,两岸要素结合式的产业合作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而越来越难以为继。大陆实施“中国制造2025”后,必然对两岸产业合作带来影响,要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机遇,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升级。

  着眼产业链高端合作

  笔者建议,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两岸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一步扩大合作,深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科技经费资助、公共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台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二是加大优势产业合作力度,深化台湾主要优势产业,如光电产业、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太阳能、化工等与大陆的深度合作,利用大陆的市场和资源继续保持行业优势。

  三是加强产业政策协调。在两岸产业“搭桥”、ECFA框架下产业合作工作小组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两岸产业合作的层次和力度,对于两岸重点产业合作领域,努力构建有规划指导、有政策支持、有产学研共同参与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合理规划和掌控两岸制造业合作的方向和领域。

  四是推动产业链升级。着眼于产业链高端的合作,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在技术研发、品牌创造、通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着力延伸制造业的价值链。

  五是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产业联系,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化重点产业合作。(窦勇)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