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不婚不育致新加坡独居者逐年增多

2015年05月25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5月25日电 由夫妇及其未婚孩子两代人所组成的核心家庭,占新加坡本地家庭结构的比率,已经从2000年的56%,减少到2014年的49%。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社论表示,不婚、晚婚、婚后选择不育,是家庭少子化之后的另一大趋势。核心家庭或三代同堂家庭,则又被政府视为社会的基石。如何避免基石不断被侵蚀,显然得另辟蹊径。

  文章摘编如下:

  家庭组织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意义并不难理解。简言之,独居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其成员的老龄化,意味着养老和善终等大事,将越来越会成为社会的大问题。这不仅是公共财政上的问题,也是一场人伦危机——缺乏亲情滋润的晚年孤独,并不是常人所向往的理想人生。如何未雨绸缪,必须是政府要认真筹划的当务之急。

  不婚、晚婚、婚后选择不育,是家庭少子化之后的另一大趋势。女性在经济上更为独立;年轻人个人意识高涨而对结婚对象斤斤计较;过分追求生活的自由,或感觉收入难以应付生活费的持续高涨,都使得年轻夫妇选择少生或干脆不生育。

  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让扭转独居户增加趋势的努力百上加斤。然而,核心家庭或三代同堂家庭,则又被政府视为社会的基石。如何避免基石不断被侵蚀,显然得另辟蹊径。

  历史经验与人性需求,都是把家庭当作社会基石的强有力证据。古今中外,所有文明均产生据血缘而组成的家庭机制。家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负责生养和终老两大事。事实证明,这是最为有效并符合人性的安排。

  从婴儿到成年前,孩子最需要的莫过于父母的慈爱和照顾。同理,孩子的孝心与关怀,是老人家晚年最大的慰藉。这些都不是非亲非故的政府、慈善团体等所能提供的。家不齐则国不治,其中不无道理。

  生养和终老,因而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件事。家庭之重要性如此,怎么保护它,就必须当作攸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对待。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扩大家庭的定义能帮助解决问题。女性刻意不婚生子的单亲家庭、同性恋者争取婚姻与抚养权,都能够让“家庭”的数量增加,且满足人际互动的心理需求。

  社会学者对此莫衷一是,因为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能完全排除这类新型“家庭”对传统核心或三代家庭,乃至人伦道德的负面影响。

  另一种思路,则是把传统家庭的观念扩大至家族。所谓“亲亲而仁民”,血缘亲情不可替代,因应独居者人数增加、核心家庭数量减少的趋势,所以不妨延伸家人的定义。如果家庭是第一道社会安全网,这么做犹如增加编织绳索的数量。陈川仁认为,或许可以在政策上助力旁系家庭(extended family,或译为大家庭),让它们发挥更大支援作用,不啻是个值得探讨的思考方向。

  以家族为单位,本来就是城市化以前普遍的家庭组织方式。年长独居者的增多,让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更显重要。赋予家族成员应有的法律地位,让他们协助年长亲戚处理医疗、护理、遗产甚至身后事,比由陌生外人(社会工作者、慈善团体)介入更合情合理。亲戚固然有道德义务,却也应该有对等的权利,例如在税务上的奖励机制,这些细节应尽快探讨。

  在考虑家族成员之外,如何强化对现有家庭的保护,也有必要进一步改善。目前固然有《赡养父母法令》来保护老人,却无法体现孝道的精髓;赡养父母的税务奖励,也未能鼓励兄弟姐妹齐心照顾父母。未来如果要把家族成员视为巩固家庭组织的强援,则对正在肩负起重担的子女,更需要有所表示。让家人的权利义务更对等的做法,也能作为今后应用到家族成员的参考。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