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洲时报:为奥朗德“前卫论”说句公道话

2015年07月22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法国总统奥朗德。  


视频:欧盟未来五年将动员350亿欧元支持希腊发展经济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7月2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2日评论称,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最近一期法国《周日报》发表文章,主张通过设欧元区“前卫”加强欧盟政治建设,增强抵御危机能力。从法新社的报道来看,目前国外对此倡议回应寥寥,而法国国内的负面反应占压倒优势。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分析指,奥朗德的倡议并不完美,但至少提出了深陷危机的欧洲人不应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文章摘编如下:

  法国的右派政党出于党争的需要反对奥朗德倡议并不令人意外,但多数媒体也持负面观点则令人难解。

  批评倡议者大多强调奥朗德的做法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是在为2017年大选作准备甚至捞分,因为他的倡议在欧盟伙伴国那里不会得到正面回应。

  奥朗德的倡议是否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答案是有可能;倡议在欧盟伙伴国那里不会得到正面回应?现在看来确实如此。那么是应否由此得出“不该倡议”的结论?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支持所有有助于加强欧洲政治建设的倡议。

  其实,奥朗德的倡议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特定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老问题,即欧洲有统一货币,却无相应的统一政治。这是欧洲统一货币的倡导者、奥朗德的“从政师父”德洛尔当年的主要担忧之一,只是当时欧盟主政者乐观地希望“政治建设”能够随后跟进,而现实的进程却恰恰相反。

  2008年的金融风暴及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打乱了欧洲建设的步伐,更凸显出欧洲有统一货币、无统一政治的先天性缺陷造成的严重后果。希腊债务悲剧持续了将近五年,并且还可能持续多年,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欧洲没有真正的能综合治理危机的政治机制,只能以“会计方式”去处理主权债务危机。

  这非但未能体现拯救“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愿望,反而使一国或数国的债务危机演变成欧元货币危机,并进而危及“欧元共同体”的生存。在希腊被救得病入膏肓的情况下,提出加强欧洲政治建设的倡议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亟需的。

  至于奥朗德提出的欧元区“前卫”构想招致批评,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正如葡萄牙总理所说,它确实含有明显的“双重标准”、“双重速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主欧盟”的理念背道而驰。但在这个问题上,务实的态度比死守意识形态信条更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事实上,奥朗德提出的构想可以解读为迫不得已的“渐进式民主”:鉴于欧盟内只有一部分国家加入了欧元,这本身就形成了“双重速度”;鉴于众口难调的现实考虑,由构成欧洲建设的中坚力量先构建有议会、有预算的决策机制,去设法稳住阵脚、解决危机,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推动欧洲建设。

  何况欧元区如能设立旨在解决货币、经济问题的议会,至少将有助于加强一定范围内的决策的民主进程,相对于目前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暗箱操作甚至最强国(如德国)一锤定音的机制将是一种进步。这也许不是成熟、完美的构想,但不失为痛定思痛之后得出的经验教训和务实倡议,求全责备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建设性的态度。

  毋庸讳言,奥朗德的倡议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会遇到极大的障碍。且不说历来反对欧元的英国,即使是德国这个欧元创始国,对待欧元治理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德国与欧元区经济的关系不无联系,需知欧元区经济在德国外贸盈余中的比重已经从欧洲主权债务之前的50%左右剧降到5%左右,原先的巨大利好变成了今日巨大的包袱。

  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来看,德国民众对欧元的看法不可能不发生巨大的变化,德国领导人也不可能不考虑民意;在最近希腊债务危机的处理中,德国并不避讳抛出希腊出局计划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这种态度很可能影响未来德国对欧元决策及欧洲政治建设的态度。

  从法国民意来看,欧盟建设过于侧重经济、统一市场、忽略政治和社会福利建设的趋势十年前(2005年的欧盟宪法公投中是明显例证)就已引起民众的反感,形形色色的政客无视欧盟建设的积极因素,以投机方式夸大欧盟的负面效应,加上近年来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和贫困化现象,更加剧了民众对欧盟的不满,要说服民众支持加强欧洲政治建设,绝非易事。

  问题是不进则退。面对欧洲分崩离析的危险,如何保护欧洲建设的成果并使之向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方向继续发展,是关系到欧盟亿万人共同命运的大事,我们并不寄希望于关心一党、一己利益的政客去支持欧洲建设,但呼唤真正的政治家能领导人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