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美反恐不奏效 须从恐怖组织财源兵源下手

2015年08月24日 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经费告急 美国反恐能力或受影响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8月24日电 近几个月来,美国全球反恐的利好因素似乎有增无已,但日前“基地”头目扎瓦赫里效忠刚刚在喀布尔接连制造特大连环爆炸案的塔利班,令美国神经再度紧绷。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刊文则指,面对恐怖主义升级换代,美国反恐效果或将愈发弱化。时下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若想寻求低成本、高回报的反恐策略,还须从遏制恐怖组织财源和兵源这两个更关键的方面多下功夫。

  文章摘编如下:

  自上世纪中叶国际恐怖主义泛滥以来,对恐怖组织高层领袖实施针对性打击的“斩首行动”,被美国等诸多国家奉为反恐战争的重要战术。此种战术试图通过打击恐怖组织关键人物,导致组织内部群龙无首、自乱阵脚,甚至出现争夺领导权的内讧而变得脆弱易击,从而以较小的投入换取较大的战争效果。

  此外,斩杀某一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恐怖组织头目,还可能对其他恐怖组织形成“杀鸡儆猴”的震慑效应。具体操作层面,除了动用导弹等武器定点打击恐怖组织头目等实战比拼之外,“斩首行动”也包括“财力战”与“宣传战”等重要环节。

  在一方面,鉴于恐怖组织首领通常行踪诡秘,想要确定其藏身之所与行动日程殊为不易,反恐力量通常须要以天价悬赏金吸引恐怖组织营地周边居民或组织“内奸”爆料方能制定“斩首计划”。

  根据《1984年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法案》,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局常设“正义赏金项目”,专门用于奖励此类“线人”。截至2013年,美国已支付的赏金超过1.25亿美元。目前华盛顿对“基地”头目扎瓦赫里与“伊斯兰国”组织(IS)首领巴格达迪开出的悬赏金高达2500美元和1000万美元。

  另一方面,当某一重量级人物被定点逮捕或清除之时,美国官方与媒体往往会辅之以大篇幅报道,并大力宣传失去此人对其所属武装组织的致命打击,以期在士气上重挫对手。去年9月,美军击毙索马里青年党头目古丹后,奥巴马声称:“我们会以追踪‘基地’组织与其索马里分支相同的方式,削弱并最终击败IS”。今年6月,IS“自杀炸弹杀手教父”哈尔兹遭无人机空袭身亡后,五角大楼又表示,消灭哈尔兹会削弱IS调动外国武装分子的能力。

  不过,无论是青年党年内恐袭势头不减反增,还是连月来IS持续在伊叙大本营与外围战场攻城略地、遍地开花,似乎都显示,美国官方对于“斩首行动”效果的宣传言过其实了。

  诚然,对于成立时间短、结构松散的小型恐怖组织而言,摧毁组织首脑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瘫痪其战斗力,使其溃不成军。

  然而,诸如“基地”组织等更为成熟的极端团体已经在较长历史岁月中形成从中央到地方,金融、行政、司法等领域分工明确的多级管理体系,因而组织的生命力不会轻易随着某位领导人的消亡而终止。

  芝加哥大学博士简娜•卓丹曾在研究1945年至2004年298个武装组织头目被斩首的案例发现,伴随领导人消亡而土崩瓦解的组织不足五分之一,而对于存在时间超过11年的武装组织,此战术的成功率仅为8%。

  更糟的是,有分析人士告知CNN记者,作为“基地”组织的升级版,IS甚至针对美国传统的反恐套路建立了“接班人计划”,以期减小巴格达迪身亡可能引起的内耗。

  另一方面,倘若此类结构复杂、俨然“战争机器”的庞大武装组织因权力真空爆发派系角力,短期内,掌握相当的财力、人力资源的各博弈主体为了争夺“合法性”,很可能呈现更为激进化的趋势,把发动恐怖袭击作为权斗筹码。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最近塔利班公布老毛拉奥马尔死讯后,其继任者、长期被视为“和谈派”代表人物的曼苏尔,为树立威信、对抗塔利班内部反对势力的舆论压力而骤变立场。本月初,他在一段录音中称:“说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来往,是敌人的舆论战”“我们将把‘圣战’进行到底”。录音传出不久,塔利班在喀布尔发动至少三起炸弹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伤。

  面对恐怖主义的升级换代,“斩首行动”的效果或将愈发弱化。时下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若想寻求低成本、高回报的反恐策略,还须从遏制恐怖组织财源和兵源这两个更关键的方面多下功夫。

  毕竟,如果没有充足的金援支持和前赴后继的“圣战大军”,纵然极端组织领袖神通广大,也只能是孤掌难鸣。问题在于,在美国为首的反恐盟国真正放弃“扶植一派打另一派”“按自身意愿任意改造别国秩序”等一贯政策之前,该地区地下“热钱”暗涌、失业与失望人口爆棚的局面恐怕仍将延续。(张楚楚)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