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东亚地区的“脱贫战” 中国成就最突出

2015年08月27日 1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文章分析,“经济发展”原本被定义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或简单地等同“经济增长”。但经过数十年相当快速的增长,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仍然面对严峻的收入不平等、失业率飙升和普遍的贫穷。它们取得了“没有发展的增长”。但就从历史来看,中国对抗贫穷的整体表现是最突出的。

  文章摘编如下:

  联合国于2000年通过了八项“千年发展目标”并承诺在2015年落实。其中,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是首要目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都伸出援手。

  以缓解贫穷来说,2014年/2015年全球监控报告显示,将极端贫穷减半的目标,在2010年便已达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绩是在东亚取得,尤其是中国。联合国预计将以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来取代今年届满的“千年发展目标”。

  削减贫穷现在成了经济发展新意义的核心。“贫穷”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落后国家的贫民窟或者无家可归者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极端贫穷”。像饥饿这样“明显可见的贫穷”,实际上可以从穷人每天所摄取的卡路里衡量。人们不太知道的,是贫穷,甚至极端贫穷,也可以出现在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富裕的社会。

  贫穷的正式定义,一般需要制定一个满足对食物、衣服和住房等基本要求的人均(或每个家庭)最低消费水平。因此,世界银行按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把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线定在每天1.25美元。根据这标准,发展中国家约17%的人口(超过10亿人),今天还生活在每天1.25美元或更低的水平——这个百分比在1990年是43%。

  世界银行的标准是供国际上比较使用。大多数政府在制定减少贫穷的措施时,会根据它们的经济和社会情况(比如当地的生活水平),划定自身的贫穷线。每天1.25美元的标准也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进一步定义贫穷显然可以是相当武断的。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基本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期望的提高也可以造成改变。因此,每一个国家会划定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规范的贫穷线。换句话说,除了一些“绝对门槛”,贫穷是个相对的概念。

  可以预料的,贫穷的概念和划定“相对贫穷线”的方式,日益成为引发激烈争论的政治和社会课题。每一个社会必定有一些人的可支配收入,属于中位数收入划界的另一边。简而言之,任何社会都存在“相对贫穷”。社会上也永远有穷人。

  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相对贫穷只会变得更严峻,因为更多家庭将掉到贫穷线下。贫穷的问题也往往因失业率高企而恶化。因此,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贫穷率都上升了。以美国为例,平均贫穷率从2006年的12%增加到2013年的15%。

  东亚的经验

  经济成功发展是削减贫穷的必要条件。东亚经济体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在减少贫穷上所取得的成绩因此也不尽相同。发达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成功地消除了绝对贫穷,目前忙于处理各自的相对贫穷。

  因为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处于基本上解决了绝对贫穷的过渡时期,目前削贫的努力主要是针对一些区域或群体。

  至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东盟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及越南,它们还在努力消除绝对贫穷,以便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从历史来看,中国对抗贫穷的整体表现是最突出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它成功地让5亿人脱贫。

  日本的城市基本上没有贫民窟。不过,日本有其“在业穷人”,政府不久前也把贫穷率定在16%。日本是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因此必须处理“贫困老人”日增的问题。

  韩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大大削减了绝对贫穷,官方公布的贫穷率也是16%。贫穷也主要局限在老年人,其人口中满65岁的人,几乎一半面对贫穷的困扰。

  马来西亚是个中上等收入经济体,绝对贫穷从1970年的49.3%大幅下降到2012年的1.7%。政府大多数的发展计划都包含让占人口大多数,原本是较贫困群体的“土著”受惠的“再分配政策”。然而,经济增长近年下滑,使相对贫穷率从2007年的17.4%增加到2012年的20%。贫穷日益和社会阶层相关,各族群都受到打击。

  泰国同样是个中上等收入经济体,贫穷主要集中在乡村。过去2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也大幅减少了整体贫穷率,从2003年的32.3%下降到2011年的13.2%和2013年的10.9%。泰国的收入差距一直很高,基尼系数也在0.5左右。因此,这可以说是不俗的成绩。

  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印度尼西亚还是个中低等收入经济体。但多年来,强劲的增长也把贫穷率从1976年的40%削减到1999年的24%,到2013年更进一步减少到11.4%。印度尼西亚相对低的贫穷率可能是因为它较公平的收入分配。印度尼西亚的基尼指数只有38.1左右,在东盟成员国中可以说是仅有的例子。

  菲律宾是区域另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中低等收入经济体。尽管最近的经济展望改善了,贫穷和收入不平等仍是巨大挑战。根据每天1.25美元的标准,其贫穷率从1985年的约40%减少到2012年的20%,但其2012年的基尼系数是0.5,仍然偏高。在这两方面,菲律宾的表现似乎皆不如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这个小城市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是区域内最高的(2014年是5万6000美元),远高于日本(3万6500美元,部分原因是日元贬值)。不过,尽管取得了高度发展和繁荣,新加坡也面对其自身的贫穷问题。但新加坡政府削减贫穷的方式,却与东亚其他国家大相径庭。(黄朝翰)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