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报:香港需要“师范大学”还是“教育大学”?

2015年09月30日 1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香港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9月30日电 近日,香港教资会批准香港教育学院正名申请。香港《明报》30日刊文称,现在无论院校还是学生,都无法关上大门拒绝与世界沟通,那就必须对各种范式有深入了解,以自我定位。校名选择正代表以何种高度自期、希望走向何方。“师范大学”无论在外界期望,还是潜在发展空间都优于“教育大学”。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香港)教资会正式批准香港教育学院(下称教院)的正名申请,待行政会议通过,便可成为第八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承此消息,教院向1.6万名师生和校友发出问卷,就大学名字和校训进行谘询。笔者于教院任教,看到校园内外的讨论,深有所感,亦有所忧,故撰文分享少许看法。

  正名之后 走哪方向?

  教院由罗富国、葛量洪等4所师范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而成,一直致力培训中小学及幼稚园教师。1994年起,香港几所学院相继正名为大学(浸大、理大、城大、岭大),加上港大中大,和新创的科大,合共“八大”,但教院却是当中唯一没有“大学”之名的院校。由于不是大学,各层面的发展颇受掣肘,例如长期不获研究生员额和经费、学生会没有加入学联资格(教院学生会只是学联的“友好团体”,树仁大学学生会则是常委会委员)等。2009年,教院申请正名大学遭否决,理由是“大学”不能只开办单一学科(指教育学位),教院的研究水平尚需提高。于是,教院便展开另一次申请正名工作,除了重整院系外,又开办3个非教育学士课程,和渐次开办自资学士、硕士课程。同时,校方又鼓励教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提高教研水平,争取更多研究生配额。本年,教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在教育范畴获得全球第15、亚洲第3的佳绩。同年,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取得优秀成果。加上去年取得的3个师训以外的学术范畴自我评审资格,正名大学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正名之后,该走哪种方向?是紧守师训任务,还是藉几个有优秀表现的学术范畴,发展成教研兼备的高水平大学?这问题对教院师生并不难答,但教院以外的机构和人士,将如何看待这刚得正名的大学?

  教院官方文宣一直避用“升格”而使用“正名”一词,等于宣示学院已具备大学条件,所欠只是名分。近日关于“教育大学”和“师范大学”的热议,充分显示各界对名字及其意涵的关注。笔者无意详述二者之历史渊源,只想说明“师范”和“教育”两个称谓,在内地及台湾如何名实相副。

  台湾的“师范”“教育”称谓

  内地方面。据本年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有2553所普通高等院校,215所以“师范”为名,其中42所为“师范大学”。又,所有“师范大学”皆为“本科”定位(开设本科学士课程),其余的“师范”院校则开设本科及专科(职业导向学校)课程。艾瑞深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皆位列首30位,属“中国研究型”的“中国一流大学”,在此之上是“中国顶尖大学”(包括港大、中大及科大)。而“最受考生青睐”榜,北师大、华东师大都在首50间内。假如以上资料信实,那么,内地只有少数“师范”院校为“师范大学”,而最获好评的“师范大学”,皆是学科研究达高水平的大学。

  内地并没有“教育大学”

  台湾有3所“师范大学”,分别是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则有台北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已与他校合并为屏东大学)。彼邦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分工相当清晰,前者拥有中等学校(即中学),及特殊教育的师训资格,高雄师大亦有“国小”的师训资格。“教育大学”则只能培训“国小”、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自1994年开始,各级师训办学权亦开放予合资格的综合型大学,如政治大学;换言之,师资培训不再是“师范大学”及“教育大学”的专利。加上近年出生率下降,转型为综合型大学,或者与他校合并,成为这些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据大学招生委员会联合会公开的资料,2014年“师范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优于“教育大学”,而台师大某些学系的录取分数更超过台大。至于本年大学甄选委员会的简报资料,更将台师大列为11间“顶尖大学”之一。故可归纳,台湾社会对“师范大学”的评价高于“教育大学”,即使就师资培训而言,前者所具备的中等学校培训级别,是后者所不能具备的。

  深入了解各范式 自我定位

  如果名字不重要,那大可不必申请正名。教资会的检讨报告表示,教院日后的校名“应清楚显示教育乃教院的核心使命,故此应包含‘教育’一词”,也就是说,正名后的教院,将与香港现有的大学不同,它的发展是绝不能离开“教育”框架。故此,外界亦会将它与其他地区的“师范”、“教育”大学参照比较。既然无法超然于各界的比较眼光,那不就应该选一个普遍认受的高水平大学名字吗﹖因为“学院”之名,教院多年来耗费了多少心力,证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逊于其他大学;难道正名后,又要费尽唇舌去说明我们是与别不同的“教育大学”?现在,无论院校还是学生,都无法关上大门拒绝与世界沟通,那就必须对各种范式有深入了解,以自我定位。所谓“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校名之选择,正代表着我们以何种高度自期、希望走向何方。本文正是想让事实说话,指出“师范大学”无论在外界期望,还是潜在发展空间都优于“教育大学”。

  香港需要有一所“师范大学”还是“教育大学”呢?(叶倬玮 香港教育学院文学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

 

【编辑:官志雄】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