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光耀中文老师:新加坡为何学简体字

2015年10月28日 1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李光耀中文老师:新加坡为何学简体字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据香港“橙新闻”报道 香港和新加坡的关系,就如武侠小说中的高人对手,一辈子都在比较,也惺惺相惜,今日我们不妨从文化角度去探讨两座城市的不同。在香港,这个粤语为主导的城市重视“两文三语”,但近年来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却一直被人诟病。而在新加坡,他们的英语水平被认为好于香港,而在中文方面,新加坡也在奋起直追。

  与香港不同,新加坡学生从小学习简体字,为何他们要学简体字,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中文的呢?记者专访前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创院院长、曾任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中文老师的许福吉。他认为,李光耀当年重视中文教育具有远见性,而教育制度保障了新加坡这个小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语言是座花园,但不能杂草丛生

  新加坡的中文教育有它天然的基础——华人社会的存在,这个国家华人占人口的比重在七成以上。而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一种为了未来所作的投资,尽管这么说来有点现实主义,但确实如此。和重视“两文三语”的香港不同,新加坡目前教授的简体字的中文,学生们自小学习简体字,学习汉语拼音,看的书都是横排排版的。而这些,都是李光耀当年确立新加坡中文教育所订下的规矩。

  新加坡文献馆的网页在介绍新加坡人学习中文历程是这样都说的: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刊文认为,对英语为第一官方用语的新加坡人来说,学汉语的难度已不亚于欧美人士。新加坡新一代青少年从小就注重英语学习,很少将中文当母语来学。进入学校后,学习中文相当于学外语。

  回看历史,新加坡在曾经有一段长达三十年的华语推广运动。简单来说,这场华语运动是为了统一新加坡华人的中文使用规范,消除方言的隔阂。在1960年代新加坡决定开始使用简体字,这是配合双语政策实施的一项改革。

  到1968年8月,新加坡成立“汉字简化委员会”,在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规定教科书须横排印刷。1971年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多讲华语,少说方言”是华语推广运动的口号。

  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学者,在许福吉看来,上述的政策其实反映李光耀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李光耀重视中文教育,是因为他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其实这和新加坡当初重视英文是一个道理。就连中文水平颇高的李光耀一生都在学习中文。

  曾经作为李光耀中文老师的许福吉回忆说,李光耀的中文水平颇高,“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在学中文,一天可以学四个小时中文。他有好几位中文老师,我是其中一个。一个礼拜给他上课两三次,主要教文化以及阅读。他把学习中文当做一种挑战去做。”

  “他(李光耀)说,就要用简体字,要用汉语拼音,不能让孩子们讲普通话有口音,要让孩子们规范的学习语言。”许福吉说,语言是一个花园,但从政策管理者看来,语言要有管理,不能杂草丛生,“李光耀决定不用繁体字教学,很多人觉得干嘛要如此固执。

  后来你会发现,马来西亚的孩子学习中文,但他们所说所读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从语言学习角度看,新加坡达到一个规范的体系。当然,可能新加坡的文化底蕴没有香港那么深。但语言就如一种编码,语言学习需要规范。”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总结新加坡在华语推广时曾经这样说:1965年独立之初,我们决定推行华文为第二语文的政策是正确的。新加坡华族讲七种中国南方的主要方言,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说服大家一起改用华语。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方言是真正的母语,华语不过是次母语。不过,再过两代人,华语就会成为新加坡华人的母语了。

  现在,新加坡的学生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也学习当代作家的文章,贾平凹,冰心等作家的文章都出现在新加坡的课本上。而对于不少人批评李光耀曾经关掉新加坡的一批华文学校,许福吉说,李光耀是务实的,时代所需,你今天回过头来看还是有他有远见,牺牲了一些东西,也获得了一些东西,识时务者为俊杰!

  香港是座文人喜欢的城市

  现在回头去研究李光耀的中文教育,新加坡人是感谢他的。“李光耀是一个规划师。很多政策他看得很远。无论是语言,还是城市规划,他知道中文教育是会影响新加坡未来发展的。”许福吉说,现在新加坡年青一代的中文水平帮助他们更好的与中国交流。

  对于,从事文化研究的许福吉来说,香港自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研究课题。在许福吉看来,香港是一个对文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它拥有自己的方言,这成就了它的文化底蕴,不过,现在的香港,当老一辈的文人相继离去,却又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许福吉说,早期的香港,有一部分从内地来的移民,当中包括一批中文底蕴很深的学者和作家,例如钱穆、也斯他们,早期的余光中和沙田文学等等。香港的中文古典研究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学者,那时候香港在学术上有足够的影响和力量。加上香港有很多人到国外留学,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

  “但很多人说现在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实新加坡也常常被人如此批评,但这要反思,最怕的就是是自己不会反思。当然,香港的现在也有不错的地方,每一年的书展也有很多作家文人在香港聚集。而香港一直是文人所喜欢生活的一个城市。然后可能一些人走了之后,这个城市又少了这么些人。”许福吉说。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