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中日韩合作有望重回正轨 需坦诚相对增进互信

2015年10月29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外交部: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举行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0月29日电 香港大公报29日评论文章称,在中断三年之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于11月1日在首尔再次举行。这标志着三国合作重回正轨,无论对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还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所具影响深远,所负期望重大,三国必须坦诚相待、增进互信,总结合作的经验和教训,珍惜合作的成就和成果,防止倒行逆施行为导致机制中断的情况再次发生。

  文章摘编如下:

  合作成就巨大、贡献突出

  中日韩合作始于1999年,最初10年一直在10+3机制下进行,2008年首次进行三方会晤。在之后几年中,中日韩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机制化合作。

  在领导人层面,确定了在保留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会晤同时,将三国领导人单独举行会议机制化,每年在三国轮流举行。截至2012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共举行了五次,为中日韩合作制定整体规划,指明前景方向。

  此外,2011年还在韩国设立了三国合作秘书处,作为协调合作的常设机构,为三国合作提供支持。在政府层面,迄今中日韩三国已建立涵盖外交、科技、财政、环保、文化、卫生等19个部长级会议机制,以及50多个政府间合作机制。在民间层面,三国确立了近百个民间合作项目,在文化、教育、旅游、地方往来、青少年交流、宗教交流等领域都有成果。

  其中,中日韩合作成就最大的还要数经贸投资领域。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日本、韩国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1年底,日本、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分别接近800亿和50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促进三国间经贸投资合作的协议和机制也在同步发展。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于2007年启动,2012年3月结束,2014年5月协定生效。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共识下, 2010年5月,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启动,经过三方努力,2011年12月研究完成。2012年5月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决定启动谈判,并于2013年3月在首尔举行了第一轮。

  中日韩经贸合作对东亚乃至亚太的地区一体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中日韩自贸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东盟在2011年底提出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构想,得到中日韩和其他伙伴国的支持,在次年的东亚系列峰会上正式宣布启动RCEP谈判,东亚一体化向前迈出了重大一步,也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基础是坦诚相对、增进互信

  正是由于中日韩经贸投资合作的成功,曾经有不少人认为单靠经贸关系就可以解决合作中的一切问题,并且大力宣传所谓的“政经分离”,对于中日和韩日关系中的“政冷经热”毫不担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日本政府于2012年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及在历史问题上日益右倾,中日、韩日就领土与历史问题摩擦加剧,政治外交关系急剧恶化。这不仅导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部长会议等高层交流机制中断,也严重影响了经贸合作。

  2013年,中日韩的贸易总额为6814亿美元,与2011年持平,并无增长。2013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减少4%,2014年更是出现了38.8%的创纪录下滑。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元的,但政治关系恶化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事实表明,中日韩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与需求是促进合作的天然动力,但并非维持合作的必然保障。对于中日韩这样存在深刻历史和领土问题的邻国来说,必须有强大而真诚的政治意愿在经贸合作的同时加强政治交流、提升政治互信,以政保经、以经促政,才能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所谓的“政经分离”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如今,中日韩合作重回正轨,既令人欣慰,更要倍加珍惜。中日韩合作的长久之道是在坦然面对历史的基础上,以诚相待,以信相安,推动中日韩自贸区早日达成协议,给三国经济更大利好,为东亚与亚太一体化添砖加瓦,向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