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文汇报:坚持“九二共识” 两岸交流没有禁区

2015年11月10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网11月10日电 香港文汇报10日刊发评论称,“习马会”是两岸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事件,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两岸领导人重申、确认“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划出红线。

  文章摘编如下: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实,“习马会”开创两岸关系新篇章,有利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乃至亚太地区和平,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大环境,两岸同胞定能携手共襄民族复兴的伟业,共享民族强盛的荣耀。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迅速改善,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由于台湾社会深刻变化,政治纷争不休,未来一段时间两岸关系可能面临更大的瓶颈和不确定性因素。两岸领导人跨越历史包袱的会面,释放出最重要的讯息,就是表明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交流没有禁区,两岸融合手段将更为灵活务实。

  只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没有什么不能突破,亦不存在禁区。台湾同胞所关心的各项议题,都有商量的余地。相反,若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目前所取得的一切交流成果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将倒退至2008年以前、甚至上个世纪80年代动荡不安的局面。

  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坚持“九二共识” 两岸交流没有禁区

  习近平在“习马会”上提出四点意见,开门见山首先指出,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盘石,态度始终如一。

  由此可见,“习马会”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没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这为未来划定红线,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台湾同胞更清楚地认识到,“台独”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两岸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两岸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就不可能被逆转。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才结束不久,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齐心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磨拳擦掌。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民族复兴,未来中国仍然需要保持内外和平发展的大环境。

  应该看到的是,随着中国国力与日俱增,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台海局势的发展,更加关系到中国发展战略的大局,影响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台湾海峡一度是冷战的前沿、亚太地区的热点,这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堪回首的一段伤痛历史,也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习马会”表明,即使两岸走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但是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任何外来干扰阻挡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潮。两岸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面,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向前发展,正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朱铭泉)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