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出访:中非合作提质升级 推动全球包容发展

2015年12月03日 1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同津巴布韦总统举行会谈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12月3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赴非洲,先后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随后将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港澳地区媒体关注称,在中非领导人共同推动下,中非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正当时

  香港《文汇报》3日评论指出,当前,中非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非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非洲雄狮正在加速奔跑。今年非盟峰会通过了《2063年议程》和第一个十年规划,将加速工业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列为首要目标。中国有条件、有能力通过互利合作助推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更有诚意、有意愿支持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互为机遇。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会谈前,祖马在联邦大厦广场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网

  评论认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要牢牢抓住中非合作提质升级这一历史机遇,紧紧依托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释放中非友好的活力,深挖中非合作的潜力,增添中非友好的动力,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非洲正处于经济起飞初期,正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相对充足的资金与非洲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和资源优势互补、各施所长,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包容性增长。

  分析称,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的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促进。本次峰会将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对减贫领域投入,更加注重向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妇女、儿童等需要扶助群体倾斜。

  该文表示,中非人口加起来超过24亿,占世界三分之一多。中非领导人再次携手,共话未来,将有力彰显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向世界发出中国和非洲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强音。中非合作提质升级,不仅有利于加快中非各自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推动世界更加均衡、稳定、包容发展。

  《澳门日报》3日社论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这成了六十多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如果说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非洲就是这个基础的核心。

  2013年,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凸显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继往开来,高度重视中非关系。在中非领导人共同推动下,中非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社论表示,当前,中非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如何更好地实现双方合作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中非关系的全面转型升级,将是今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讨论焦点。预计双方将从发展战略对接、开展优势产能合作、助推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不仅造福25亿中非人民,也将惠及世界。

  政治互信不断升级

  香港《大公报》3日刊发题为《中国与南非关系快速全面发展》一文称,中国与南非(以下简称中南)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如今,习近平又出访南非。中南关系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瞩目之事。

  文章说,中南建交不久,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伙伴关系,2004年双方确立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分重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南非,两国元首一致赞同,把中南关系确立为各自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支点和优先方向,将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人文交流方兴未艾

  分析称,中南正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文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文化非洲行”“感知中国——南非行”等大型活动在南非举行,反响热烈。南非多个艺术团组来华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相约北京─非洲主宾洲”等活动。两国教育交流和合作蓬勃展开。目前,中国已有十余所大学与南非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2002年,南非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13年,中国公民首站赴南非旅游人数约10万人,南非约7万人次来华。东方大国和彩虹之国的丰姿正被越来越多两国人民所赞赏。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