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报:中国“儿科医生荒”能否先做到未雨绸缪?

2016年02月29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85后儿科麻醉师:不为人知的3小时】1985年出生的彭拓超是湖南省儿童医院一名随叫随到的住院麻醉师。元旦前夕的一天夜里,镜头记录下一台临时进行的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彭拓超奔波忙碌的3小时。 李奇 摄  


视频:全国多地“小儿科”频告急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2月29日电 美国侨报近期社论表示,随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的婴儿潮时代即将到来,这让原本不足的儿科医生显得更加捉襟见肘。针对此类问题,亡羊补牢固然不一定晚,但若能未雨绸缪最好不过。

  文章摘编如下:

  利之所在,人之所趋;害之所在,人之所避。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春秋战国后,“士农工商”的观念在世人心中逐渐固化,随之便是世人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顶礼膜拜,而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则遭受鄙夷。元朝时期,统治者制定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社会等级排序,这则让当时的读书人彻底抬不起头,相反“卖官鬻爵”“把素持斋”蔚然成风。

  回到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上,这同样是人类社会“趋利避害”的反应和结果。虽然很多国家儿科医生待遇在医务人员序列里都不高,比如美国儿科医生也位列倒数,但其年收入却将近20万美元,这是中国儿科医生难望项背的。

  中国儿科医生非但与美国儿科医生收入悬殊,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其收入也处于末端。尤其在“以药补医”时代,中国医生开药数量越多,工资便越高,但儿童的剂量往往仅是成人的几分之一。这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量,儿科部门医生待遇要低于其他部门一大截。

  与之不匹配的却是,儿科又具有“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工作负荷重”等特点。比如,儿科又有“哑科”之称,指的是医生与儿童沟通困难,诊治起来费时费力,甚至常常出力不讨好。至今的中国社会,也一直流传着“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吵吵闹闹小儿科”之说。

  当所有人都明晰利害,都憋着劲朝着有利可图方向奔去,儿科行业自然无人为津,儿科医生也就青黄不接。这是市场哲学作用下的必然。

  其实,类似中国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中国在其他方面也多次碰到。比如,2000年之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农村入学率提升,中国教师队伍出现供给不足,西部地区的教师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为缓解教育人才不足,中国先是改善各地教育设施,提高在职教师收入,同时在高校招生设置“免费师范生”等项目,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教育阵线。

  从目前来看,这种政策出台起到了平衡教育资源的目的。

  对于儿科医生短缺,同样需要“解决教育人才不足”的智慧和思维。既要重新恢复停滞10多年的高校“儿科”招生,也要对就读“儿科”专业的学生给与政策倾斜。此外,还要对儿科医生的收入待遇、执业环境、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化解其对从事儿科工作的种种顾虑和担忧。

  最后,儿科医生紧缺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中国人深信“万事通,不如一事精”。儿科是综合科室,在不少人看来,各个方向都“点到为止”,难免是“皮毛之术”,很难像“眼科”、“骨科”、“美容科”等医生那样专钻一门成为“专家”。这需要中国通过树立儿科专家模范等方式,矫正人们的传统认知。

  随着中国不断向前发展,更多问题都会渐次凸显。儿科医生短缺,仅是冰山一角。比如,农村“剩男”问题,便是农村女性纷纷奔向城市,引发“物以稀为贵”的结果。亡羊补牢固然不一定晚,但若能未雨绸缪最好不过。这需要中国在埋头发展同时,不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前瞻性、预判性的政策思考和引导,从而实现中国更加平稳健康前进。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