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香港花猫文学需相濡以墨

2008年12月03日 16:1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香港出版平台“文化工房”前不久联络老中青三代作家,借香港尖沙咀商务印书馆举办“记认作家的方法”研讨会,近百名读者出席。香港文化界活跃分子,包括文学研究者、评论者和作家,当晚都露面,与读者现场互动,细说世代脉络,也谈文学出版的难度与维度、报章副刊和文艺版盛衰史、文艺笔战。

  会上,嘉宾﹑作家和编辑许迪锵说:“有位作家写道,许多香港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可能是因为作家和传媒人‘相濡以墨’。本是相濡以沫。如果是作家运用匠心,“墨”字其实未必用得好:“本义解作两尾鱼互吐口沫、维持生命。互相吐墨的话,就会变作‘花猫’……。”

  许迪锵以此比喻作家与评论者的关系:“他们要么相濡以沫,犹如我朋友戏称某些作家组织为society of mutual appreciate,译作‘互相欣赏协会’吧。(笑)这协会会员相当多,不过我相信在座各位,应未有资格入会,或被踢出协会吧……要么相濡以墨,互相批评。我想,相濡以墨是重要的。”

  主讲嘉宾小思(卢玮銮)多年致力于香港文学研究及教育工作,连结文学脉络的纵向与横向,面向学院也面向民间。当晚她首先发言:“我是读者,也是老师。我从来没写过文学评论。”

  小思一直关心文学评论的出版状况,认为读者需要这一类书。她发现,好些文评书往往被市场拒之门外,理由就是文评没有“市场”(不好销)。但这种拒绝也并非说明出版社不重视学者。而小思构想推出的“文学散步”,恰是文学教育历来最具启发和创意、让文学融入生活,旧作也修订再版。这说明:书籍在“市场”的生命力需要更大的环境方可延续。

  另一主讲嘉宾叶辉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办报,编过大量报章杂志和丛书。他曾目睹出版业的不景气:“今天,书籍生命越来越短。新书出版后第一周,平放在书店的书柜。第二周,为了节省空间,或让位‘有市场’的书。第三周,退书。第四周,书不好销,囤积在货仓里。”

  如何处理?叶辉举起手,做出刀劈的姿态:切纸。把书交给废料回收站循环再生,“书生书灭”说法当然充满戏剧效果。

  小思也回应说,香港确患了一种病——“视书为纯商品”的视力疾病。市场与书彷佛不具备“质”的准则,具素质的书籍往往难以有合理“回报”。可是,要文化书面向市场也有受过批评:文化工房创社推出的口袋书《书到用时》至今已再版,并入选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却被有些学者视为“迎合大众”之举。对于锐意贴近更多读者﹑雅俗共赏的作品,小思提出一种可能:“学者其实也可调整内容与形式,让作品得以出版,让更多人接受?”

  难道,学者的精神活动真的难以跟出版界接轨?嘉宾﹑作家昆南四十多年前已出版个人作品,当年正是以自主出版形式,骑自行车穿梭北角街头报摊与小书店;两个月后再骑单车前往,并非再次派书,而是“收数”,好不“江湖”,但却奏效。昆南创作和出版的经验向来是文学界的指路灯。

  昆南在会上称赞诗人洛枫说:“这年代像洛枫那样对文学坚持的人,甚少。”在出版风格上,二人其实也有相似之处。洛枫也采取自主出版的方形,用写张国荣评论集的收入,补贴“没有市场”的作品的印刷费。

  嘉宾﹑作家董启章也对这种形式甚感认同:“既然大众传媒和某些出版社未能提供文学评论发表空间,我们可以不依赖这些,像文化工房这类可供自主出版的出版社,又善用网上资源推广……许多年轻人也爱上网看书,他们看到宣传后,或会到书店找这本书。这将会是很有潜力的传播途径。”由出版社负责编辑费和宣传费,作家可自行决定内容,尤其文评,免除被删改的命运是很重要的。“那时(九十年代)传媒有空间,供我们写评论,最常写的是书评”。

  董启章回忆当年杂志与报章定期约稿,让作者有稳定空间,在评论中可自由表达个人好恶。他有一整年从事评论写作,有时甚至因一篇书评与作家打笔仗。

  常打笔仗的汤祯兆,战场不在香港,而在内地。早前,汤祯兆在内地报章与导演彭浩翔笔仗数周,非常“过瘾”。汤自称是“文学逃兵”,现专攻文化研究及旅游题材。汤祯兆认为,香港作家要面向内地,感受竞争:“跟他们比较,我们才有进步。”于香港作家来说,他的建议甚有价值。

  除了董启章和汤祯兆,可称为八九十年代作家的,还有主讲嘉宾陈智德。近年,他在《明报》连载“香港文学小辞典”备受关注,在文中分享不少文学研究的成果。他认为大家不必视“文学评论”为闷东西,重新界定“评论”是甚么?它的技术基础是什么?“换个角度看,我们日常所接触的节目,都有评述角色,有的说得动听,有的说得沉闷。”如何让人觉得文评有效用﹑具体,是他所关心的。

  文评的意义就在于发掘评论者的独特观点:“有些看法,甚至连作者自己也不曾清楚:原来可以那么解读自己的作品。这种评论便好看了。”诗人王良和发言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有时,评论家看过作品后所发表的意见,可能是作者也想不到的。洛枫评及我诗中常有‘中心’一词。”王良和因此再读自己的作品,才发现确是如此,一直不自觉地运用余光中、里尔克、罗丹等供他的养分。

  诗人饮江举六十年代的例子,坦承面对评论的恐惧心态:“有些(作品)你喜欢被提及,有些(作品)不希望被提及。我记得当年有个人经常评诗,好些诗人都想:‘如被他提到,便糟糕了!’。”这则有趣的心理描述,说明作者对文评家的素质要求,也反证他们价值的所在。饮江记得洛枫曾提到他的诗有俗套成分,风趣地说:“可能通俗就是我的本质,也不可知……洛枫善意地为我的诗‘自圆其说’。”

  (摘编自香港《亚洲周刊》二十二卷四十七期 作者:袁兆昌)

编辑:官志雄】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