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第一夫人:愿作良母甚于贤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新第一夫人:愿作良母甚于贤妻
2009年01月06日 18:1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米歇尔•奥巴马 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月6日电 台湾《全球中央》杂志2009年1月号刊文,对于美国的新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作了介绍。摘录如下:

  其实米歇尔•奥巴马并不那么“披头士”,算起来应该比较接近爵士女天王妮娜•席蒙 (Nina Simone),但应该是好命一点的妮娜•席蒙。毕竟米歇尔在约翰•伦农(John Lennon)催促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快点把那首歌写出来的前一年就出生了。

  此外,她的本名固然是:“米歇尔•赖丰恩•罗宾逊”(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但她结婚后就冠了夫姓。而且在电影《毕业生》里饰演“罗宾逊夫人”的安妮•班克拉夫特 (Anne Bancroft) 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那一年,米歇尔•赖丰恩•罗宾逊才不过是个三岁小娃娃。

  奥巴马最要好的朋友

  去年10月3日,奥巴马夫妇结婚满16周年,媒体争相报道他为她买的一打白色玫瑰花。34天之后,奥巴马在胜选之夜演说当中形容米歇尔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家庭的盘石,人生的挚爱”;但当天晚上大部分美国人其实把注意力放在她的那件黑红相间的洋装上。

  今年1月17日,45岁生日后再过三天,米歇尔就成为白宫第一位非洲裔女主人。今后她的一举一动注定都会被拿来和美国历届第一夫人,包括那位“永远的第一夫人”杰奎琳从头到尾比一比。

  当然,她没有杰奎琳的贵气,也没有披头士的迷幻欧洲风,更不是那种会和女儿爱上同一个男人的那种“罗宾逊夫人”,但她可是米歇尔•奥巴马。

  米歇尔1964年出生前56天,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如今,她的丈夫被喻为肯尼迪的传人;他的故事,被喻为金恩博士梦想的实现。

  出身贫寒 曾是奥巴马顶头上司

  大部分人只知道她出身贫寒,靠着优异成绩和奖学金,进入普林斯顿和哈佛两个常春藤名校,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多年的职场上历练,包括律师和医院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历练,其实也绝不逊于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别忘了,奥巴马刚出道的时候,米歇尔算是他的“顶头上司”。

  但是过去一年来,每次对别人介绍自己时,米歇尔都说,“我是个母亲。”撰写第一本米歇尔传记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莉萨•曼第(Liza Mundy) 曾经抱怨,漫长的选战期间,奥巴马阵营一点都不愿意提供米歇尔的相关数据。

  选举期间都这么低调了,奥巴马当选后,台面上至少三本赶在1月20日奥巴马就职热潮的米歇尔传记,大概也不会有太多第一手信息,更别说爆个什么料了。

  毕竟有不少人提醒奥巴马夫妇,可千万别重演克林顿夫妇当年宣称“一人当选,两人服务”的覆辙。更何况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争已经让大家很清楚了,美国可以接受一个非洲裔总统,但还没打算要接受一个女总统。

  良母优先 贤妻其次

  对某些美国人而言,奥巴马创造了历史,入主白宫。好极了!米歇尔也因此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位非洲裔白宫女主人。米歇尔也打从奥巴马当选以来就一再对外释放出“良母优先,贤妻其次”的讯息。

  奥巴马的幕僚说,米歇尔对于制订政策没有兴趣,她“宁愿把生活焦点放在女儿身上,协助十岁的玛莉亚及七岁的莎夏适应新生活和新学校”。这对一个哈佛法学博士,当过多年律师,长年参与公共事务的人而言非常罕见。而且这和奥巴马选举期间,大家从他们夫妻之间的肢体语言所诠释的夫妻关系似很不搭。

  米歇尔会用“披头士模式”发挥她的影响力。所谓“披头士模式”就是,不知不觉当中,你发现身边每个人都被影响了。美国历史学家还曾经用“文化入侵”形容这个英国摇滚乐团对美国的巨大渗透力。毕竟《米歇尔》这首歌获得1967年葛莱美奖最佳年度歌曲之后,成千上万的“米歇尔”在60年代到80年代陆陆续续出生了。

  选战中,米歇尔替奥巴马拉了不少中间选民的票。每次跑摊,她都对选民耳提面命:“不要因为奥巴马要选总统你们就投票给他,仔细看看他的政见,想一想你们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总统。”这口吻比较像是老师,不像是助选员。难怪奥巴马曾称呼米歇尔是他的“老板”。

  华府政治外交圈 “米歇尔”不少

  米歇尔创造白宫女性新历史也是时势所趋。奥巴马当选后,曾经有人掐指细数华府政治外交圈子里,名字叫做米歇尔(包括Michelle, Michele, Michell)的就有好几位。这个“米歇尔帮”涵盖了女众议员、女企业家、女律师和数名女记者,而且呢,名字里有两个L的米歇尔还普遍比只有一个L的米歇尔长得高。

  华府“米歇尔帮”以前曾经一起聚过会,现在新的第一夫人就叫做米歇尔,她们已经对外透露如果这些个姐妹淘要聚会的话,一定会把“米歇尔•奥巴马”放进邀请名单。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