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美"智慧外交"如何落实对华关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美"智慧外交"如何落实对华关系?
2009年01月19日 0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9日电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说,美国新政府提出“智慧外交”理念。轮廓初现的“智慧外交”意在扭转布什不得人心的单边主义,摒弃“僵化的意识形态”思维,开启软实力新时代。这种“智慧外交”如何落实在美中关系上?诚如希拉里所言,就是重视美中关系,愿与中国对话沟通,深化“正面与合作关系”。“中国,中国,中国,还是继之以中国”——全球化下,应对金融海啸、气候能源等全人类共同的危机,美国急需与中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社论摘录如下:

  虽说“公正的评价需要时间的过滤”(美国总统布什1月15日晚告别演说语),政权交替之时,隆重登场的历史大人物们却常常以“智慧者”自居。被奥巴马提名为国务卿的希拉里13日在出席联邦参院任命听证会时,大打“智慧牌”,与其夫婿当年击败老布什时说的那句“经济是主导,蠢才!”有异曲同工之妙。

  希拉里大谈的外交战略“smart power”,中文有“灵巧实力”、“智慧霸权”、“智慧力量”等多种译法,但万变不离“智慧”——主张多以软实力去影响、说服他国,以达成美国的战略目的,军事等硬实力只能作为最后手段。

  这位候任女国务卿的“智慧外交”理念与奥巴马一脉相承。20日即将登上总统宝座的奥巴马曾多次明言,美国需更多地使用文化、价值观、民主等软实力,让外交政策重返昔日辉煌。

  轮廓初现的“智慧外交”意在扭转布什不得人心的单边主义,摒弃“僵化的意识形态”思维,开启软实力新时代。收敛锋芒、改变腔调、柔软身段……。这样的“智慧外交”,是现实语境下的不得已之举,亦如希拉里所说,是“原则与实用主义契合”。可见,危机下带有权宜色彩的“智慧外交”,已经被视为重振美国国威的“药方”。

  那么,这种“智慧外交”如何落实在美中关系上? 诚如希拉里所言,就是重视美中关系,愿与中国对话沟通,深化“正面与合作关系”。“中国,中国,中国,还是继之以中国”——全球化下,应对金融海啸、气候能源等全人类共同的危机,美国急需与中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当中国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巨大的消费能力无法忽视,还手握最多的美国政府债券,以化解经济危机为首务的奥巴马政府自然需要与中国坦诚沟通、减少对抗、密切合作,美中关系一段时期内将以经济议题为主导。

  而当奥巴马新政承诺将在应对全球气候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让美国不再缺乏全球的领导能力”,如何展开有效的双边及多边沟通、中国如何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对美国也很关键。

  然而,“智慧外交”并非刀枪入库,而是包裹着棉花的剑。虽然“智慧外交”、“软实力”都只是近20年出现的新词,但事实上,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是以“软实力”输出价值观的老手。从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威尔逊主义,到克林顿时期的“人权高于主权”,哪怕在崇尚“先发制人”的布什时代,也没有放弃以软实力打造“民主的灯塔”。当下振荡重组的世界格局中,西方国家间,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心”的软实力较量早已剑拔出鞘。

  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看,“智慧外交”有可能预示着中美源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利益方面的“软冲突”或“低度冲突”会有增无减。 “美中关系未来取决于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希拉里的这句刺耳之言中,不还是流露出某种“僵化的意识形态”思维、一种傲慢自大的西方文化优越感吗?

  但是,一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其引以为豪的美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同样,美式文化和价值观难道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全世界样本?

  日益多元的世界中,文明与文明、文化与文化,本是对等、共生的,奥巴马新政若欲藉软实力,而大搞隐形的文化扩张,行的还是霸权主义之实,是“不智慧”的。

  其实,求新求变的非裔奥巴马能一路披荆斩棘,入主白宫;他能胸怀坦荡,任命党内最大对手希拉里为国务卿;而希拉里能从第一夫人、到联邦参议员、再到国务卿,并豪言,“在这个性别角色更替的时代,我是第一号展品”……这些信息本身就涵含了丰富而宝贵的美国软实力,传递了美中两国民众都珍惜的平等、包容、进取、创新等“大智慧”。

  深化美中关系亟需的“大智慧”,不仅在改变腔调,更贵在调整心态。世界在变化,重心在东移,美国若以真正尊重、平等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求同存异,以平常心看待彼此的利益所需,这难道不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大智慧”?奥巴马上台后,若以此务实、理性的思路与中国交往,美中关系就能避免很多大的冲突,执政之初的对华“摇摆期”也能大大缩短,就能称得上是两国民众、世界民众之幸事。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