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奥巴马新政:力避“战败国”形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奥巴马新政:力避“战败国”形象
2009年01月19日 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刊文说,奥巴马新政府外交阵营强大,但成员要合作无间,如果互相倾轧就难释出“巧强力”(smart power)。更有甚者,布什政权在奥巴马头上套了两个紧箍咒:九•一一后美国本土从未发生恐怖事件;宣布伊拉克战争“胜利”。如果奥巴马任内在国内出了恐怖事故,在国际上美国出现“战败国”形象,他的政治前途就完蛋。现在是考验华盛顿聪明才智的时刻。

  文章摘录如下:

  “希拉里14日表示,会运用‘smart power’(智慧力量)来处理国际关系”,这是中国媒体翻译了美联社的一则报道刊出的新闻,看了以后有两方面的感想。

  第一方面,smart power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巧强力”。翻译虽是小事,但中国文化最注重象征符号,也就是《论语》所说的“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符号意思混乱就会影响思维逻辑。

  第二方面,人们都期望奥巴马新政权来个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我们必须以科学观、现实地分析美国在国际战略上是否会去愚生智、弃暗投明。

  “智慧”应为高尚道德服务

  smart power(巧强力)不是什么新东西,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看到自己给日益衰落的美国霸权开的补药“软强力”(soft power)没有奏效以后,把它重新包装。

  概括巧强力理论就是:“通过武力征服或收买来影响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叫硬强力,通过吸引力来达到这个目的就叫软强力,结合硬强力与软强力——胡萝卜加大棒兼吸引力——就是巧强力。”所谓的“巧”,仍然是在如何逞强与称霸的“强力”上做文章。

  我想再一次重复自己的担心,过去中国宣扬“软实力”,认为是受到“soft power”的启发,却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power”不光是自强的“实力”同时还有“影响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侵略“强力”。如果再把“smart power”翻译成“智慧力量”,更会使中国朝着逞强与称霸的方向下滑。

  更要看到,英文smart与clever两个字带有“取巧”的含义,表达智商高而没有负面涵义的“智慧”的英文字应该是“intelligent”,不是“smart”。从中国传统来看就更明显。《礼记》有“智者利仁”,从唐人开始一直到现代都提倡“仁义礼智信”,把“智”夹在“仁义礼”和“信”的中间,就是让“智慧”为高尚的道德服务。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宋朝诗人鲍照有“巧宦贱农牧”(“巧宦”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巧”字成为不讲诚信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西方社会迥然不同,它以“smart/巧”为荣,投机取巧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为中国道德所不屑。

  华盛顿聪明才智将受考验

  在第二方面,连奈自己也承认:“伊拉克的例子说明在这一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并不欢迎美国的软强力”,他说:“只有能够吸引穆斯林主流你才能够赢得与基地组织的斗争。”“如果不能赢得穆斯林主流的民心,本-拉登•本拉登或者任何极端组织都永远有招募人员的地盘。”

  这样看来,美国从超强的势头出发,无论是“硬”是“软”都不会释出“巧强力”的,更不会是“智慧力量”了。

  奥巴马新政府外交阵营强大,是四驾马车。即将上任的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议院答问时用“当选总统和我”代表美国外交决策者,其实还有外交经验丰富以及个人意识膨胀的副总统拜登,再加前总统候选人、第一个发掘出奥巴马的新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虽然四人在外交政策上志同道合,要合作无间是很难的,如果互相倾轧就更难释出“巧强力”。

  1月16日美国“佛克斯(FOX)”电视台讨论奥巴马新政,有人道出小布什上任时浑身是胆,因此“逢克(林顿)必反”,奥巴马却是被绳捆索绑、兢兢业业。

  更有甚者,布什政权在奥巴马头上套了两个紧箍咒:一个是“九•一一”以后美国本土从未发生恐怖事件,另一个是宣布了伊拉克战争“胜利”。如果奥巴马的统治在国内出了恐怖事故,在国际上美国出现“战败国”形象,那他的政治前途就完蛋。

  这样看来,奥巴马在玩“巧强力”的同时,必须以“硬”来保护美国安全与“胜利”形象,必须以“硬”来回避四分之一容不得奥巴马执政的右翼反对派的明枪暗箭。

  奥巴马一上台就必须把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结束,还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以负责任的态度结束伊拉克战争”和“聪明地展开阿富汗战争”。在这个问题上,就会牵涉到美国和南亚两个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复杂关系。

  伊朗是另一大对美国的挑战,还有拉丁美洲反美情结的膨胀,美俄之间如何减少摩擦,朝鲜问题如何划上句号等等。总而言之,现在是考验华盛顿聪明才智的时刻了!(谭中)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