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互动愈合族群分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小人物互动愈合族群分化
2009年01月22日 15:5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书名:《遇合

  主编:郑美里

  出版:台湾INK印刻文学

  电影《海角七号》票房在台湾长红,整个故事源头就是一位日本老师给六十年前的老情人友子七封埋在心里的情书,但在现实生活里,却有更多的友子,在为自己过去被撕裂但却又那么宝贵的青春默默地念出她们的情怀。

  《遇合》这本书就是由三十七位来自台北县市、台南市、高雄市小区大学的婆婆妈妈写作班的学员,亲笔把属于她们自己的故事写下来,总共有四十三篇文章。这些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老妈妈们,有的是一九四九年到台的军眷、有日据时代出生的台湾人甚至在中国大陆经历过文革后随先生到台湾等,不管身份贵贱,她们都靠着自己的“口述历史”,让大家更了解这些过去最为人忽略的一群。

  虽然各有自己的故事,爱情的悲离、家人的死别,当中的甜酸苦辣全由读者自己细细品尝,但这些老妈妈从四十岁到八十多岁,娓娓道来的生活点滴,竟然在不着痕迹之间拼贴出二次大战、国共内战、白色恐怖、日据美援、眷村兴衰、电视开播等等历史演变。

  也许人生每到一个阶段,总是习惯回头去看自己到底走过什么样的路、做过什么事。就在台湾岛内蓝绿对骂的同时,《遇合》这本书跳出那些让人变得更愚笨、更丑陋的意识形态,借着回忆岁月留下的痕迹,回归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元素——爱与关怀,也只有这样子才更真实地把台湾过去六十多年来社会之间的转变描绘出来。

  事实上,走过台湾这一甲子的历史,谁都有自己的话要说。可是,就因为有太多人都在说话,反而让人忽视那些一直就在大家身边的老奶奶和妈妈们眼中的台湾。也许她们没有那些伟大政客们的“理念”,也没有名嘴们怎样都说得通的思路,更没有养尊处优的学者们那么能钻牛角尖的文笔,但反而因为这样,让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真情的流露。

  像《三代情》里,老妈妈如何透过一件皮夹克带出外省人在二•二八事件发生时受到客家友人的保护;《指环里的祖孙情》则藉由指环描写出在日据时代一个爱家的祖父对孙女的照顾是多么无微不至;至于其它像《逃难的新娘》、《杯中泪》、《非关探亲》等故事都各自令人有心情逐渐沉重的感觉。

  不过,也有让人感觉温暖的回忆,像《父亲的通讯簿》、《酢酱草》、《铜盆》、《阿婆仔的柑仔店》就充满白雪泡泡糖、邮票、钱币、童谣、能抓虾摸鱼的清澈水沟、摊贩的叫卖声……等等,就像用文字把过去的童年给描绘成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这些都是靠婆婆妈妈们率真的表达出来,少了许多现代社会充斥的包装和做作。

  不管是悲是喜,就是靠着彼此的“遇合”,才汇聚了数十年间大陆与台湾、个人与时代之间,如何构成社会和族群的抉择与焦虑、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也因为她们的故事提供另一种观点,返回并正视个人和族群的创伤,算是给近年来不断被政客分化的台湾社会来一次“愈合”吧。

  (摘编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3期 作者:钟志恒)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