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新加坡春节中的民间力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新加坡春节中的民间力量
2009年02月01日 1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署名陈颖的文章说,相较于中国大陆年味越来越不足的演变,春节在新加坡还是保留了相当传统的特征。而官方的鼓励与民间力量的推动,是年味一直浓郁的根本原因。原文摘录如下:

  月前,参加在夜间动物园举行的菲丽亚傅(Phylia Poh)服饰设计个展。没错,是在夜间动物园。模特们身着色彩斑斓、设计奇特的服饰,配合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强劲有力的音乐,散发出几许神秘而又狂野不羁的气息,非常贴切地融入动物园的氛围,整体创意令人印象深刻。当时,菲丽亚预告这一系列设计也将穿插在今年的妆艺大游行之中,那时就很期待。

  前晚终于坐在政府大厦大草场的舞台上,现场观看妆艺大游行。看着新加坡本土的舞龙舞狮队伍、洛阳大伯公宫的挥旗,日本、韩国、台湾高山族的舞蹈,中国的火龙、泰国、印度等展现的地域风情,现场感受舞蹈员的激情昂扬,完全没有“隔”的感觉。周围观众沉浸其间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又是一种悦耳的互动。

  每年的妆艺大游行是新加坡新春期间的重头戏之一,每次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居民、游客追看,巨型的花车、造型眩目的服饰、活力四射的舞蹈,满足人们追求喜庆、热闹的节庆趣味。节目中饱满的过年气息,既源自本地民众的生活,又集合其他种族佳作,融汇海外精粹,将动感十足的年味,尽情释放。最为重要的是,妆艺大游行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的激情。数千表演者多来自民间,也许不够专业艺术水准,但他们落力参与,打造一片欢乐的海洋,恰恰符合这个人人尽欢的节日的本意。

  此情此景下,人们不难理解妆艺大游行的艺术总监范东凯,不久前在专访中被问起与中国已功成名就的同学相比时,那番“通过表演,让广大群众享受舞蹈、参与舞蹈”的表述。此时此刻,他获得的是另一种满足。

  对新加坡民众来说,过年当然不仅仅是妆艺大游行。就我自己,过的可算是一个充实又愉快的年。节前忙着逛牛车水、买年货、添新衣、大扫除、贴春联;小年夜,在游轮上捞鱼生;除夕夜,家人团聚吃火锅,守岁派红包放烟花;年初一,参加团拜看舞狮,亲人友人相聚欢;初二忙拜年,初三赏圣淘沙花会,初四同事学生互道“新年好”,初五看妆艺大游行,初六包饺子,看华艺节话剧。这个春节,散发在空气中浓浓的年味,让人觉得丰盛而满足。

  这份满足,其实更多地来自内心。闭上眼睛,就能真切地感受流动的年味。家人团圆的喜气洋洋,烟花闪耀的夜空,挂满红灯笼的街巷,雅俗共赏的艺文节目……不是吗?从圣淘沙到滨海湾,从牛车水到组屋区,年味散播四周。在新加坡过华人新年,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很多节目撞期,让人左右为难。要民俗的?有展现传统华人风俗的“春到河畔迎新年” ;想看新颖的,有亚洲最盛大街头表演与花车游行;现代话剧?华艺节推出的新作不能错过,真得精心安排好每天的“节庆行程”才行。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全球化了,农历新年还有什么特别?不就是多放两天假吗?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如果很多人都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传统、年味、喜庆,这些词汇是否都失去了意义?在古老的农耕文明时期,春节的整体仪式持续时间相当长。如果说,祭祀、打年糕、闹花灯等春节期间代表性的习俗仪式,反映出农耕社会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那么,生活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都市人,物质大大丰富,是否就该忘却了过年的味道,失去了过年的兴致,甚或不知道该怎么过年?

  热热闹闹地过年,本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在报纸和网上看到不少中国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打电话向美国的老同学问候新年时,她很羡慕我们的假期和多姿多彩的节目。相较于中国大陆年味越来越不足的演变,春节在新加坡还是保留了相当传统的特征。彼时彼刻,我更深深地感受到,新加坡的年味很浓,很浓。

  在本地,最具规模、也最吸引人的,还是春节期间多样化的活动。人协、会馆、媒体、旅行社推动的节目早早筹备,艺术中心的演出五花八门,社团组织的团拜、团圆,民间自发的集市,林林总总,丰富多样。这类活动有的是社团的既定程序,有的是民间机构按照文化产业化、商业操作的方式进行,有的是半官方机构经营新加坡形象、提升文化水准的努力,多年来按照相应的规则和规律稳定地进行,使得传统的沿袭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机制化、组织化的特征。

  官方的鼓励与民间力量的推动,是春节年味一直浓郁的根本原因。毕竟,春节是属于民间的,来自民间,只有吸吮了基层群众的年味,才是真实饱满的,也才能充满力量,带来持久的动感。另一方面,民间力量是否能在除了传统节日之外发挥作用,犹为可期。

【编辑:魏恒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