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后代蒋友常:脸孔下的中国文化使命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蒋家后代蒋友常:脸孔下的中国文化使命感
2009年02月12日 17:4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2月12日电 作为蒋介石家族后代的蒋友常,以前在别人眼中是个在率直个性的大哥背后的安静、与世无争的二弟。蒋友常轮廓分明的线条,来自奶奶的俄国血统,不笑的时候很冷冽,笑起来有点像哈利波特。在很有距离感的脸孔之下,隐藏着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台湾《美丽佳人》杂志刊文对他作了介绍,摘录如下:

  走进摄影棚的蒋友常穿着一件潮牌黑T、牛仔裤和貌似跟了他很多年的旧球鞋。他的打扮是一般老百姓,可就算戴着一副黑墨镜,深邃分明的轮廓还是透露了他身份,楼下纺织公司的阿嬷就跑来问我说那个是不是蒋家的那个那个谁?一脸看到明星的开心状。

  我们请他先上妆,他轻声嘟哝着“啊……,这是一定要做的事吗?”跟他介绍今天要换装的衣服,他睁大眼睛说“哇,我平常很少穿这些耶…这看起来好像很热……这裤子我穿起来可能很紧耶……”。

  他换好裤子急忙跑出来要给我们看下半身有多紧,却发现忘了穿鞋子……;他百般不愿的上了梳妆台,对彩妆师的每样瓶瓶罐罐却又充满好奇一直发问,并且透露了小秘密说今天是生平第一次化妆……;完妆后他又对着镜子低声惊呼“哇……太神奇了,痘痘都不见了。”只消和他相处半个钟头,大概就能发现他的率真、不拘小节。

  因为很“宅” 自己创业也是家庭用品

  采访这天,他才刚过30岁生日。他在30岁之前成家立业,开公司当老板,但他没有一脸风霜世故,也不是满口生意经的生意人。他说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于是他和汉百业者成立一个全新的家庭用品品牌“品家家品”:ChineseING,标榜着新中国的概念家俬器皿。

  “我本来就比较注意生活类的用品,因为我很喜欢待在家里,我是真的很宅的一个人(笑)。你问我家对我来讲是什么感觉,家对我来讲是一个很感性的场所,那是个蛮fusion的概念,我和很多朋友对家的定义不是很传统。我们都是常常绕着地球跑在工作的人,没办法天天跟家人团聚吃晚餐。我自己有一个随身都要带的杯子,那就是一个家的感觉,我对那个杯子很有感情,前阵子有个客户到办公室来无意中用了我那个杯子,我当时心里头觉得怪怪的,觉得好像有人踏进我的私领域一样。”一边聊家的感受,他一边拆着一组葫芦状外观,精美骨瓷打造的餐具。

  这是他创业的品牌“品家家品”,在即将上市的首波系列中,由国际知名的北京建筑师张永和所设计的葫芦状瓢盆瓢碗。蒋友常特地整组拿到现场,巨细靡遗地跟我们介绍这如同精品的餐具。

  一开始就想做代表华人地区的家庭用品品牌,蒋友常花了一年时间和团队讨论如何表现中国,最后将“品家家品”定位成ChineseING,把中国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和多面性呈现在作品中。

  接着他们接洽到中国大陆当代顶尖的建筑师张永和。“第一次跟张永和谈的时候,很幸运就得到他的首肯合作,两周后他回复说想做葫芦。张老师会选葫芦因为他童年时,家中就是用葫芦剖一半当作瓢盆瓢碗,以前老北京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能吃饱就是福,葫芦对张老师而言就是家的象征。”

  提及和张永和的合作之始,蒋友常说:“我们接洽过很多其他中国(大陆)设计师,张老师和我们理念接近,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很好(大笑)。你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中,好人已经不多见了。”

  吃饭皇帝大 糯米肠是最爱

  爱做菜的人一定也喜欢品尝,蒋友常说到岛外除了带食谱,特别喜欢看一些杯杯盘盘的餐具,造型不错又实用的,每次看到就买,他笑说因为自己真的很爱吃,说到吃的,可以明显发现他眼睛都亮了起来!

  “吃饭真的是皇帝大,吃的对中国人来讲太重要了;我在香港住这两年,真的很怀念台湾小吃,我不是很爱去高档餐厅的人,我喜欢越隐密人越少的地方越好,不会被人注意到的地方越喜欢去吃。糯米肠是我的最爱,就算已经吃两碗饭我看到糯米肠还是吃的下去,不管烤的炸的煎的,只要是跟糯米肠有关都好。台湾对我来讲就是家,这个家就是有一个很好吃的东西在等着你…,昨天我才去吃了臭豆腐,我也会去逛夜市找吃的,可是我不能跟你说我去的哪一条,哈哈,像这次回来我有吃到杏仁雪花冰,啊…人间美味。”

  他的个性容易结交朋友,居住过的城市朋友都很多;他虽然很“宅”,但当初他可是单枪匹马带着刚做好的家具模型和计算机绘图前往世界盛名的巴黎家饰展,毛遂自荐和主办单位争取让尚未有名气的“品家家品”得到一个周围都是家饰界天王、天后品牌的摊位。

  他具有很多双面性的特质,西方生活经验占了他三分之一的生命,然后回台湾定居,婚后定居香港。多元的文化交融,他从中得到了精华养分,凭着丰沛的文化底蕴,投入家具设计的经营后,终于“宅”出了一片天。(陈琼妤)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