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艰难世道中的全球慈善事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艰难世道中的全球慈善事业
2009年03月23日 1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世界经济陷入了困境,但如果政府或个人以此为借口,而减少对世上最贫困的人们施予援助,问题只能成倍地加大,严重地威胁全球。

  文章摘录如下:

  当我在美国各地宣传新书《你能挽救生命:以行动结束世界贫困》时,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现在呼吁富裕的人们拿出更多的钱来,为别的国家消灭贫困,是不是显得不合时宜?

  我总是斩钉截铁地强调,这么做,绝对切合实际。毫无疑问,世界经济陷入了困境,但如果政府或个人以此为借口,而减少对世上最贫困的人们施予援助,问题只能成倍地加大,严重地威胁全球。

  金融危机对穷人的打击,比富人大得多。富裕国家中的失业者,无疑会因失业而遭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打击。但他们仍然享有一个安全网络。

  这种网络的形式,是向他们提供社会保障金。通常,安全网还包括免费的医疗保健和孩子的免费教育。他们也能享有卫生设施和安全的饮用水。

  所有这些福利,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却是一项也没能享受的。这每年造成了估计有1800万人的死亡。这比整个二战期间所死亡的人数还多。其实,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不会困难的。

  富人一瓶水,穷人一日粮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由贫困而造成的死亡人口当中,有近1000万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多死于诸如麻疹、痢疾和疟疾这样的疾病。治疗或预防这类疾病所费不多,他们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从习以为常的富裕水准上滑落,往往就会感到痛苦万分。但大多数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按历史标准来衡量,他们仍然是非常幸福的。

  在过去一周里,当你明知自来水是免费供应的,你是否还会去买瓶装水、啤酒或咖啡来喝?如果你买过,你要知道,对于世上最贫穷的10亿人来说,这是一种他们负担不起的奢侈行为。因为他们的一整天的生活费,就是你买一瓶饮料的钱。

  我们是有能力提高援助额的!原因之一是,相对于我们花在其它事情上的钱,我们现在捐出的钱是微不足道的。例如,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额约220亿美元,而美国私人捐赠额可能还有100亿美元。

  然而,比起奥巴马总统上个月签署的787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这笔320亿美元的资金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也就是说,美国人每挣到100美元,其中只有不到0.25美元是用作对外援助。

  当然,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比如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和卢森堡等国,这些国家都超过联合国提出的把0.7 %的国民总收入用于对外援助。但是,即使是每100美元中拿出0.70美元来,用来解决今时今日这个巨大的时代道德难题,也是不算多的。

  如果允许赤贫增加,这将引起新问题。比如,新的疾病将从不能提供充分医疗保健的那些国家,蔓延到可以提供医疗保健的国家。无论是通过合法还是不合法的渠道,贫困将导致更多移民蜂拥到富裕国家去。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全球经济的话,当经济复苏最终来临时,全球经济总量会更大,反之,经济进展将受到限制。

  弃信背义后果更严重

  要说以全球金融危机做理由,可以让世界各国领导人不信守诺言,背弃发展的承担,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大约九年前,在纽约举行的“千年发展首脑会议”上,包括所有主要富裕国家的180个国家的领导人承诺,到2015年,他们将共同实现千禧年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减少世界上一半贫困人口,并确保世界各地的儿童享受全面初级教育。但自2000年那次会议以来,大多数国家所作的努力,都没有达到要求,而现在离2015年,就只有六年的时间了。

  如果我们削减援助额,那就显然是弃信背义的。贫国将再一次了解到富国所谓要减少世界贫困,那些激动人心的华丽的辞藻,其实并不会全部付诸实践。这样一来,今后诸如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穷国与富国之间就更难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最后,如果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了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它促使我们对基本价值观和优先处理的事项进行重新评估。我们须要认识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购买越来越多的消费品,而是更好地与家庭、朋友相处,并清楚我们正在用自己生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贫困的可怕后果是值得警惕的,如何才能够减少这样的后果,应是这种重新评估的一部分。 (辛格)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