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之都"红灯区的温馨生活景象(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色情之都"红灯区的温馨生活景象(图)
2009年03月31日 14:4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几个世纪以前,据传阿姆斯特丹有条奇怪的法律:门越大的人家,缴税越多。因此当地人尽量将门做小,窗户却留得很大,所有家具进出也都从窗户吊运。直到今天,小门大窗,仍是阿姆斯特丹的特殊人文景观。

  于人,窗户连通着外界;于城市,窗户则展示着自我。

  据说阿姆斯特丹有1000多座桥,但相信没人数过有多少窗。这里的窗户异常宽大,窗台低矮,不必踮脚“窥视”,擦肩而过的,是一屋子的生活。都市百态,就像一幅幅镶了边框的图画,在你面前坦然呈现。

  但有些窗子,却诱人窥视或欢迎你注目——阿姆斯特丹是欧洲最后一个允许妓女以橱窗揽客、公开卖淫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又名“色情之都”。它地处欧洲航海门户,17世纪进入“黄金时代”。来自波罗的海、北美、非洲、印度尼西亚、印度乃至巴西的冒险家们,在结束或惊险或单调的旅程登陆之后,寻酒作乐乃是第一冲动。所谓“红灯区”,在那个还未曾有电灯的时代,已经依靠蜡烛发出了诱惑之光。

  然而,自由从来不可能无所节制。

  街边落地窗里的搔首弄姿,红灯下低垂的绒布窗帘,曾经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明信片。妓女们不但缴税,还拥有自己的工会,整个荷兰只有不到5%非法卖淫者。但近年来,这里却渐渐成为全球贩卖妇女活动的终点,来自东欧等地的毒品交易和洗钱生意也因此而滋生蔓延。终于,阿姆斯特丹决心整治“窗口”,重塑面貌。

  1500万欧元的“面子工程”

  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起初,一名当地设计师相中了红灯区的某个空窗,考察之后,发现狭小幽深的空间,竟彷佛为珠宝设计师量身订做。当政府觉得阿姆斯特丹的“窗户”里需要更换“体面”的新住户时,双方于是一拍即合。

  红灯区于是再次呈现出另一番奇异的景象。左边窗口是精美典雅的珠宝首饰,右边就是无所顾忌的人肉展示,两者之间并无过渡。“高贵”与“低俗”反差强烈,却又可堪玩味,更有设计师把十字架也挂进橱窗,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红灯区中心,矗立着一座大教堂。肃穆的钟声,就回荡在狎客的调笑声中。从700年教堂的尖顶俯瞰,一尊性工作者的铸铁雕像昂首挺立——这是曾经在红灯区谋生的Mariska Majoor为全球性工作者立的碑。

  而就在红灯区橱窗转角,还相安无事地坐落着一座香火鼎盛的观音庙,专门福佑中国移民。在阿姆斯特丹,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种种奇观又绝非刻意,乃是众生万物自由生长并且交融碰撞出来的结果。

  红灯区里的温馨生活景象

  不过,“奇异”并非阿姆斯特丹的全部。或者说,正是几个世纪的开明,孕育出这种见怪不怪、开放包容的态度——这也是奇观的一种。进入红灯区,你会发现这里还有一番和煦温馨的“正常”生活景象。你可以在这里吃到全市数一数二的面包,买到供应高档酒店的鲜花,紧邻那些解救欲海饥民的“窗口”,甚至还有一间接收富家子弟的幼儿园——这一切,只因这里原本就是城市的中心地段。

  更难以想象的是,红灯区的居民并不欢迎政府善意的“面子工程”。他们已经习惯于跟窗边的“性工作者”打招呼,也留恋她们带来的热闹(如果你看到阿姆斯特丹一到傍晚6点就打烊的大部分店铺,就不难理解),他们甚至因为红灯区通常会配备更多的警力而倍感安全。政府宣布改建计划后,这个区的商家和居民发动了示威抗议,至今他们都忿忿不平地把政府的改建计划斥之为一种“政治考虑”。

  “Coffee Shop”(咖啡馆)是红灯区的另一奇景。人人都知道,那其实是合法吸食大麻的场所。2008年7月,当局开始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但大麻却不在被禁之列。荒谬的命题于是接踵而来:瘾君子们仍然可以到“Coffee Shop”吞云吐雾,只要你不用烟丝卷大麻。这算是法律的漏洞,还是法外的开恩?“咖啡馆”门外的街道上,大麻的氤氲终日不散,有人称之为“香甜”,有人则掩鼻疾走。

  不分“我们和他们”,只有“我们和你们”

  宽松的移民政策,曾经是“荷兰的骄傲”,为阿姆斯特丹带来多元选择,也带来困惑。直到2004年,一名摩洛哥移民后裔当街对导演特奥梵高〈Theo VanGogh〉实施割喉,整个城市为之震动。此后,新移民们在入境之前,必须被强制观看一部有关荷兰“包容精神”的影片,其中包括露骨的性行为以及两名男性亲吻的画面。

  不过,割喉事件以来,阿姆斯特丹的同性恋人实际上已经不在公开场合亲吻了。问及原因,23岁的Remy说,这座城市里有人开始憎恶他们,甚至暴力相向。“同性恋之都”的阿姆斯特丹,现在很难说还是弱势族群的避风港。

  (摘自《明报周刊》第38期 作者:周轶君)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