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欧盟就业峰会耐寻味 排外现象需警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欧洲时报:欧盟就业峰会耐寻味 排外现象需警惕
2009年05月13日 1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3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发文说,上周,欧盟召开了“就业峰会”,旨在寻求解决失业率激增问题。从会后公报来看,会议的成果主要在于传达一个乐观的信息,即达成了协调成员国就业政策的十条措施,然而实际上却耐人寻味。联系危机造成的压力和冲击以及各国已经或正在制订的有关对策,有理由对危机时期的排外现象保持警惕。

  文章摘录如下:

  上周,欧盟在其轮值主席国捷克的首都召开了“就业峰会”,旨在寻求解决失业率激增问题。从会后公报来看,会议的成果主要在于传达一个乐观的信息,即达成了协调成员国就业政策的十条措施。耐人寻味的是,这么一件“大好事”不仅没有让工会满意,舆论也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乐观起来。

  众所周知,欧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由此引起的失业问题也使各成员国面临严峻考验。欧元区主席、卢森堡首兼容克甚至发出了可能出现“爆炸性社会危机”的警告。在这种形势下,欧盟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就业峰会”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至少可以从欧盟层面协调政策,联手应对失业危机。

  问题是欧盟的一些领导人显然并不重视这一举措。德法英这欧盟经济的“三驾马车”未出席峰会就引起舆论的疑问和猜测。据法新社报道的“内幕消息”,这是因为几个大国不愿因“高规格的”峰会而引发 “不现实的期待”。换句话说,英法德等国领导人并不相信就业会议能产生什么化解失业危机的奇迹。

  毋庸讳言,欧盟有关国家领导人的这种“现实态度”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诚然,危机是严重的,欧盟经济政策历来众口难调也是事实,但政治的本质不正是通过行政手段去规划、去引导、去化解危机吗?合乎逻辑的推理是,自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领导人已经作过无数的许诺,其乐观表现已经严重透支,继续滥用必然适得其反。

  有关领导人低调对待就业峰会并不意味着他们忽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应该说,欧盟大部分国家已经采取了缓解失业大潮冲击的措施,但其有效性因政策的方向和力度而表现各异。他们的低调,除了乐观严重透支之外,还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政治的局限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大国领导人之缺席就业峰会,很可能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而这种听天由命的态度传达的是更加令人不安的信号。

  此外,有些政府出于意识形态等特殊原因,不愿对原有的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以致应对危机政策互相矛盾,延误了解决问题的良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以法国为例,政府在危机爆发之前制定的加班减税政策,在危机时期显然不再适用,因为即使再倾向于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在受到危机冲击时,最实际的做法之一是尽可能减少工作时间,为此,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杠杆鼓励企业采取技术性失业之类的措施避免裁员。

  这一政策也正是本次欧盟就业峰会提倡的最主要措施;法国并不抵制这种做法,但拒绝调整加班减税政策,以致出现同时采取加班和技术性失业的企业,其结果是不仅无助于减缓失业危机的冲击(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且加重了财政负担(仅2008年,法国因加班减税政策而减少28亿税收),到头来还得由纳税人去承担本可避免的多余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去参加峰会几近自讨没趣。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难言之隐吧。

  对于包括华人在内的移民族群而言,这一令人不安的信号可能还有一层意义。我们已经看见英国工会如何发起反对移民的示威,西班牙则制订了“劝退”失业外劳的政策;瑞士已经在着手推出限制移民劳工(包括欧盟劳工)的紧急措施,而波兰等东欧国家也已宣布要收紧签证,以防外劳冲击本已承受巨大压力的劳务市场。

  联系危机造成的压力和冲击以及各国已经或正在制订的有关对策,有理由对危机时期的排外现象保持警惕。同时,有一些貌似合法而实质排外的现象也会对少数族群产生不利的影响,如留学生转身份趋严,食品审查和劳工监察部门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餐馆卫生及雇用黑工现象的打击力度,警方难免会更加严厉地对待无证,部分媒体也可能会“审时度势”投入热炒甚至恶炒。危机时期,失业难题也许无力解决,在其它问题上加大“解决力度”则完全是可能的。

  这一切是否危言耸听?但愿如此。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