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中国防减灾无需外援论调不明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中国防减灾无需外援论调不明智
2009年05月14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14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需要强化国际合作,那种中国在防灾减灾中无需外部援助的论调无疑是不明智、不理性的。胡锦涛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及国际人道主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这显示中国在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方面不仅有了高度自觉,还有了推动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文章摘录如下: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甲型流感又不期而至。罕见的震灾考验了中国,也让中国感受到国际社会的温暖。仍在蔓延的流感疫情同样在考验中国,也更让中国体会到全球化的强大威力:疫情的跨国蔓延近乎势不可挡,而要阻遏这种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更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精诚合作。

  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首先源于诸多灾害的“全球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趋势的背景下,人们充分享受到“地球村”的空前便利。同时,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快速便捷的流动,也让许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流行疫情迅速直接地波及其它国家和地区。

  灾害也在“全球化”

  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和目前仍在蔓延的甲型流感疫情,无不充分显示出其全球高速传播的特点,几乎所有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环球同此凉热”用在今天的流行疫情上是再合适不过。

  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不仅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损失惨重,印度、孟加拉国国等南亚国家也深受其害,远在东非的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国也受到波及。没有国际合作,人类是无法抗击这些“国际性”、“全球化”灾害的。

  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同样源于不少国内灾害的“国际效应”。这一方面表现为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灾民流动导致传染疾病向外扩散传播,从而危及周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表现为所谓“内部灾害”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带来的严重危害。

  1999年台湾发生的大地震,曾经让国际计算机硬件产品价格飙升;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也曾经让国际油价短期内发生异动。这次甲型流感疫情的全球蔓延,无疑也让正在忍受金融经济危机煎熬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离开国际合作,任何国家和地区是难以应对这种“国际效应”的。

  中国热心国际合作

  当前,中国综合国力虽然显著提升,但仍属发展中国家,建成全覆盖、高水平的防灾减灾网络仍需假以时日。同时中国更是全球典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国家,洪水、台风、地震、干旱、沙尘暴、雨雪冰冻等灾害频繁,造成的损害也十分惊人。

  此外,中国虽然在应对灾害的金钱物资储备、人力动员等方面有足够自信,但在防灾减灾的预报预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更需要强化国际合作,那种中国在防灾减灾中无需外部援助的论调无疑是不明智、不理性的。

  中国参与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应从如下多个方面着手:加强这一领域的高层交流与沟通;推进防灾减灾信息共享、预测预报技术创新与合作;扩大并提升相关人员培训交流的国际合作力度;巩固并强化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食计划署、国际粮农组织、国际减灾战略等国际机构和组织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并组织同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在联合搜救、疫情防控等方面演练等合作。

  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的讲话中指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他发出号召:“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及国际人道主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人类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做出积极贡献。”这显示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灾害多发国家,在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方面不仅有了高度自觉,还有了推动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张智新)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