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香港搜索最新的城市竞争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亚洲周刊:香港搜索最新的城市竞争力
2009年05月21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21日电 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20期刊文说,香港不能只有崇拜金融的“中环价值”,而要有整合不同领域创意的多元化价值;在香港日趋亮丽的文化天空中,搜索最新的城市竞争力。

  文章摘录如下:

  城市要不断搜索自己的灵魂,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可以掌握历史的制高点,挥别平庸的宿命。香港在回归前后,就历经这样一种上下而求索的过程,要摆脱一个只会投机炒卖的城市格局。

  这也使香港重新检视自己的体质和气质,到底香港人要活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香港人回归之后,立刻面对了一场凶猛的金融风暴,九七前的房地产投机成为了负资产,有些人跳楼自杀,有些人痛骂回归;某些所谓精英和名嘴,掩饰不了他们的殖民地乡愁。整个城市一度在一种高度的焦虑感中,要寻找新的城市定位。

  也许只有唤醒港人的危机意识,才能使香港逐渐走出投机和暴发户心态的窠臼,不再迷信房地产,不再沉溺于股市,也当然不再迷信英国的殖民统治才能救香港。 回归十二年,香港人开始更多的历史回眸,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去和快速变化的中国大陆,也放眼全球化的世界。

  不少港人发现:第一流的城市,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其实都有一个宽广的人文空间,凝聚更多的创意,发掘一些以前不会想到的、以前不敢做的,和以前不会触摸到的感觉。

  这些感觉就感动这城市的末梢神经,了解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就要提升个人的竞争力。香港不会永远都是一个“赚快钱”的城市,而是要发展更有深度、更有长期考虑和更有创意的文化动力。

  尤其去年开始的金融海啸,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嘴脸。雷曼兄弟等财团,坑埋了多少港人的毕生积蓄,以次贷之名所包装的衍生工具,变成了骗钱的工具。越来越多港人改变了过去艳羡美国财团的印象,不再认为华尔街就代表了香港心灵的“麦加”,不再理所当然认为今天的华尔街就是香港的未来。

  这也推动香港人去思考如何超越对金融资本主义的崇拜,开拓其它领域的发展,而长期以来不在港人视线之内的科技,也成为香港上升的灵感。

  但科学要在香港生根,就必须与基础教育配合。从今年秋天开始,香港的新高中课程(NSC)和中学的国际文凭课程(IB Program)同时推出,都重视通识教育,让科学和社会及人文知识挂,强调科际整合,避免传统填鸭式教育之弊,而大学教育也尽快改回四年制,不再受三年制一切都太匆匆的局限。

  也就是说,香港拥有结合创意与科学的条件。它必须拒绝短线炒作,才不会重复数码港、中药港、服装港等计划流于空谈的痛苦,避免数码港沦为地产商捞钱工具的荒谬。

  因而今天香港科学界提出发展“科技香港”,不仅要有宏大的愿景,也要有具体的实践,让科学的求真精神,告别那些功利的、反智的心态。香港不能只有崇拜金融的中环价值,而要有整合不同领域创意的多元化价值;在香港日趋亮丽的文化天空中,搜索最新的城市竞争力。(邱立本)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