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美国对企业国有化为何“谈虎色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美国对企业国有化为何“谈虎色变”
2009年06月02日 1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日电 随着美国政府在通用汽车所占股权达到60%后,目前国有色彩浓厚的巨无霸公司又增加了一个。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收归国有成了这些在危机中受伤很重的公司的共同命运。至少在短期内,这似乎成了一种趋势。那么国有化会不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从而改变美国奉行了上百年的自由市场原则呢?为什么美国对国有化恐惧呢?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刊文作了分析。

  文章摘录如下:

  随着美国政府在通用汽车所占股权达到60%后,目前国有色彩浓厚的巨无霸公司又增加了一个。加上早些时候的克莱斯勒、房利美、房地美、AIG和花旗银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收归国有成了这些在危机中受伤很重的公司的共同命运。至少在短期内,这似乎成了一种趋势。

  那么国有化会不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从而改变美国奉行了上百年的自由市场原则呢?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短期内国有化是迫不得已,美国人从心底里却仍然抗拒国有化。大家应该还记得美国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传出或有可能国有化的消息时,美国的股市的反应是:暴跌。那么为什么美国对国有化如此的恐惧呢?

  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

  从美国立国的《独立宣言》开始,“自由”便开始作为美国精神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由的国度”成了人们口中美国的代名词,而矗立在曼哈顿以西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已经成了美国的象征。“自由”不只作为一种普遍施行的市场原则,而且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深植入了美国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

  美国人对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奉若神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是它的忠实信徒。在美国,自由的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经济的常态,是饭,而把政府调控当成是药,只在经济有病的时候吃。

  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而政府的监控会抑制这种活力和效率。

  这与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政府调控的态度,当然非常不同。现在的中国虽然重视市场原则,但仍见计划调控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调节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手段,都是常态。相对于美国的一饭一药,中国对于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态度,“两条腿走路”或许更为恰当。

  苏联的国有化一度受关注

  现在让我们看,国有化是否真的如美国所担心的那样,会严重的制约经济的活力呢?

  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萧条的时候,苏联的国有化经济竟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一现象当时也引起了西方的兴趣。但随着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走出阴霾,好了伤疤忘了疼,重新拾起了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把国有化抛到了九霄云外。

  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经济曾经陷入了十年的停滞,自己也认为国有化的经济不如自由主义经济,这直接导致了苏联的政治经济体系的整体瓦解。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字,当时外资企业是国有企业效率的九倍。当时国有企业几乎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

  现在回头看来,那时的国企都是行政垄断、缺乏竞争,当然导致效率低下。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竞争,也提升了效率,中石油不是已经成了亚洲最赚钱的企业了么?

  初见端倪的亚洲模式

  国有化在近代经济史中的分量时轻时重,运营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是在向好的方向调整。时代在变,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变。至少国家的行政力量是很强的一股力量。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就是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派出廉仓使团学习西方,而得以实现的。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区也是新加坡政府和当地政府合作得以实现的。政府应该思考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干预不是万恶,国有化并没有美国所担心的那么坏,只是美国崇尚自由的心理在作怪。换言之,这次危机或许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冲击,也让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至少曾经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的格林斯潘,都说为了挽救危难,暂时的国有化是必需的。

  不过,积习难改,对于习惯于市场经济的美国人,一旦经济走出阴霾,或许自由经济的学说又会在美国大行其道。能理性看待国有化的或许还是亚洲。

  同样是自由经济体的香港,特首曾荫权已经意识到了全球化的竞争下,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劝港人应摆脱“政府干预万恶、自由市场万能”的想法。或许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将是初见端倪的亚洲模式的特点之一吧。(廖荣君)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