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从"金厦特区"再到"闽台特区"的展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新华澳报:从"金厦特区"再到"闽台特区"的展望
2009年06月30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30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30日刊出署名富权的文章说,正当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实施法律管辖之时,“台湾竞争力论坛”再度召开研讨会,探讨成立“金厦特区”的议题。从长远看,澳大横琴校区模式对两岸统一后的“厦金特区”以至“闽台特区”有示范作用。建立起“厦金特区”,可再进一步延伸扩大,由整个“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融合为一个“闽台特区”,就可成为实行两岸“ECFA”的先试先行点。

  文章摘录如下:

  正当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实施法律管辖之时,“台湾竞争力论坛”昨日再度召开研讨会,探讨成立“金厦特区”的议题。

  “台湾竞争力论坛”副秘书长谢明辉表示,马英九兼任国民党主席之后,“胡马会”若能实现,营造的氛围格外重要,他建议马英九可以提出“金厦特区”。

  谢明辉又指出,若能将金门与厦门规划成为自由贸易区或生活圈,甚至作为“ECFA”的局部试验区,对于金门的经济发展将极有帮助,也可以帮助台湾经济延伸进入厦门,利用海西的广大腹地,成为台湾经济的新出口区。

  与会的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则认为,金厦特区作为两岸和平试点,可从共同维护安全﹑管理与发展的角度切入,包括两岸共建妈祖大桥,共同管理;成立金厦海域安全共同体;金门﹑厦门人民持身份证自由通行等方面。

  全国人大通过澳门特区对澳大横琴新校区实施法律管辖的决定,与“台湾竞争力论坛”再次举行研讨有关“厦金特区”的研讨会,虽然在时间上有所巧合,但澳门特区对横琴岛部分区域实行法律管辖,与建立“厦金特区”的建议,在性质上却是有点近似。

  为此,从长远来看,“澳大横琴校区模式”对两岸统一后的“厦金特区”以至是“闽台特区”,也有示范作用。实际上,毛泽东、周恩来在一九六五年共同制订,经两岸特使曹聚仁沟通国共的双方同意的六项条件中,第五项就是厦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经过四十多年,厦、金两地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台方军人出任“厦金特区”行政长官的设计,已不合时宜。但两地合建政治特区,对强化统一态势,仍有作用,也符合金门人民的意愿。

  近年,台湾的一些朋友对此议题甚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台湾竞争力论坛”还于今年六月五日首次举办“台湾如何推动和平设立的金厦特区”研讨会。张亚中以诗一般的语言,创意性地描绘了“金厦特区”的美好前景。

  现在我们不知道,“台湾竞争力论坛”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再次举办“台湾如何推动和平试点的厦门特区”研讨会,是否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及通过授权澳门特区对澳门横琴新校区实行法律管辖的启发和“刺激”,但允许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横琴岛部分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其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澳门特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国两制”的新发展、新创举,确是有可能使拥护和推崇“厦金特区”的朋友们受到鼓舞。

  不过,经过四十多年的时空流转,厦金两岸的形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日的厦门,已不再是当年那样的荒凉战地,其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已远胜台湾地区的任何一座城市,更遑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金门岛。另外,厦门市的行政制体,也已从当年的县级市晋升为副省级市,而金门却是一个农业县,两者之间处于严重的“不对称”。因此,已完全丧失了当年“由金门吞并厦门”的条件。

  再说,按照大陆的行政体制,军队的师长只是相当于地方的厅局长,也“背”不起厦门市的副省级市建制。更何况,当今不但是台湾地区,就是大陆都十分注重行政首长的行政领导经验。因此,即使未来为了促进和平统一大业的需要,真的建立起“厦金特区”,应被赋予新的内容,应是专指经济上的融合,而不包括政治及行政方面。为此,黄津辉及张亚中所提出的上述构思,倒是可行的办法。

  倘此,“厦金特区”仍可再进一步延伸扩大,由整个“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融合为一个“闽台特区”,实行两岸“ECFA”的先试先行点,就像《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粤港澳经济紧密合作区”,及“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那样。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