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说中印龙象之争不如期待龙象合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南洋商报:说中印龙象之争不如期待龙象合璧
2009年07月23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3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从经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而言,中国和印度无疑是金砖四国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最佳代言人。由于双方至今依然互相竞争拉拢外资,“龙象之争”顿时成为形容词。两国在许多商品领域有着很大的市场开发和销售潜能,贸易互补性较强。与其说中印“龙象之争”,还不如期待“龙象合璧”放大亚洲经济效益。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正式峰会。此次会晤主要是金砖四国重申长久以来的要求,即让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代表全球新兴市场能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金砖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作为国际新兴市场是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希望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权。明显的是美元波动性和贬值是此次会议的主题。四个国家希望借此团结起来,建立一个以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新兴市场体。

  中国印度竞争拉拢外资

  从经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而言,中国和印度无疑是金砖四国中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最佳“代言人”。“Chindia”一词是由印度政治家扎拉姆•拉梅什所发明的,它指的是拥有全球38% 人口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从地理规模、文明和经济发展历程都有着相似之处。中印两国都曾经经历极度贫困的时代,而现在双方同时并列全球增长最快的亚洲经济体。由于双方至今依然互相竞争拉拢外资资金的进入,而巨龙和大象又分别是中印两国的吉祥动物,“龙象之争”顿时成为这两个亚洲新兴市场互相竞争的最佳形容词。

  按照经济影响力而言,中国无疑是金砖四国中耀眼的领头羊。由于中国政府对“保八”目标充满信心,各界预期中国经济数据一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庞大的人民币4万亿元财政刺激支出(占两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 )及巨额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加深了有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的业绩信心。中国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强势增长8.9% ,汽车业产值又以35% 的增幅领涨。中国5月份零售额也加速增长,而今年前5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也迅猛增长了32.9% 。

  印度内需减轻衰退冲击

  印度则是与中国并列的重量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前的预测,印度于2009年和2010年的实际经济增长为4.5% 和5.6% 。印度自2008年10月份开始大幅减息,并推出了三个财政刺激方案遏制了经济下滑。印度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多数亚洲国家,这是由于印度拥有较高的内需所致。印度政府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应对扩张性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防止油价和原材料价格再度上涨。由于印度债务增加、预算赤字扩大(经济数据显示印度至2010年3月份的预算赤字将达GDP的5.5% )。但是,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近期表示,政府将加大公共开支以刺激印度经济。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印度企业家的个人毅力推动。由于印度的经济发展较为内在化,印度企业家在发展业务方面需要克服多重阻碍,强势官僚在每个环节都会搜刮利润,政府并不会提供太大的援助。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则会大力扶持而不是阻碍企业。

  虽然如此,印度资本效率远远超过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将大约25% 的GDP用于投资就获得了大约6% 的经济增长率,而中国同期将50% 以上的GDP用于投资才获得9% 的经济增长率。正如印度经济学家尼兰占指出,印度虽然没有多少高质量道路和基础设施,资本利用效率较高却能使其拥有众多世界级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印贸易互补性较强

  若比较中印两国历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数据来看,双方在大部分商品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两国在许多商品领域有着很大的市场开发和销售潜能,中印贸易互补性较强。

  从中印两国现今已具备的综合国力和市场容量来说,双方的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和影响力将可以带动亚洲经济增长。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印两国的“龙象之争”,还不如期待“龙象合璧”放大亚洲经济效益。在当今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和政治文化动荡的年代,亚洲经济体应该团结一致,迈向亚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再次共创亚洲经济起飞的奇迹。 (叶德利)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