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日本有可能“亲中疏美”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日本有可能“亲中疏美”吗?
2009年08月04日 1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刊出文章《日本有可能“亲中疏美”吗?》。该文说,日本是个绝对讲求现实利益的国家。该国有希望执政的政党即使有“亲中疏美”的暗示,也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外交策略。

  文章摘录如下:

  日本众议院选举在即,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几乎是岌岌可危,也许日本即将进入“两党制”时代。日本虽不会有“改朝换代”的危机,但短暂的变化还是在所难免,那就是派阀政治进化到党派政治的阵痛,以后自民党与民主党两大“商标”交替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但外国政府还是异常重视日本的未来走向,特别是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有变。由于民主党继承了极小部分的前左翼反对党社会党的遗传基因,在野时代又不断指责自民党政府对美国千依百顺,不仅意识形态相同,连对外政策也亦步亦趋,选举如果出现“变天”现象,不仅是日本破天荒的事,对美国等主要盟国无疑也将产生重大心理冲击。

  其实美国对这种趋势早有精神准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出访亚洲,曾破例要求会见当时反对党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这种动作显示美国早已认定,日本会有政权转移的事情发生,而且锁定小泽一郎将是她未来最重要的对手。

  小泽一郎虽然已从党魁的高位退下,现民主党领导高层心知肚明,要成功从自民党手中取得政权,不仅要全党团结,还必须倚重小泽这名“策反军师”。小泽成了美国人与自民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幽灵”,他们不怕民主党上台,却担忧小泽继续当“破坏王”,甚至担忧把日本带上所谓“亲中疏美”的道路。

  要求建“平等”的日美关系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曾发表一篇题为《日美联盟将重新洗牌》的文章,对华盛顿的不安有深刻的分析。他说,日本战后体系建立在两大支柱上,一是与昔日占领者的美国缔结军事同盟;二是有日美联盟的坚定捍卫者的自民党当权。现在,第一根支柱(自民党)即将坍塌,另一根支柱将要面临什么命运呢?

  皮林指,民主党几乎肯定会在下月赢得选举,而该党曾对日美联盟中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提出明确质疑,包括重新审视美国军事力量在亚太的作用,以及美国驻日军事基地的意义等等。小泽一郎倡议,日本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不是在美国的领导下,而是在联合国的支持下进行。

  目前,小泽虽然已不能成为首届民主党政府首相,但他要打造一个更平等的日美新联盟的构想依然左右着民主党,这便是华盛顿忐忑不安的最大原因。

  7月27日,民主党率先发表其竞选纲领,对国内选民提出“五大承诺”。民主党对外交与安保政策问题只强调,要建构“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并迈向建构“东亚共同体”的目标。虽然措辞含糊,却明显暗示民主党正在改变立场,不仅缓和了一般推测的“疏美”倾向,甚至表现出空前重视美国的姿态,会使保守派放心,却使要求改革的人失望。

  绝对讲求现实利益

  至于民主党政府会“亲中”的议题,一、它不符合日本的国情,即政治氛围、民族性格;二、民主党上台只要求当执政党,两党既无意识形态的差别,也没有根本政策目标的不同;三、在试验“两党制”成功之前,没有政治家愿意冒险进行真正的政治改革。

  日本是个绝对讲求现实利益、具体效果的国家。从经贸的角度来看,即使中国的GDP不久之后会超越日本,但这不表示日本的科技、生产力、发展潜能都已经到了尽头。还有,中国的商品市场规模虽大,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不能全面满足日本高素质产品的市场需求,包括进口的稳定性和需求的恒常化。换言之,不论中国的市场有多重要,对日本来说都还不能代替欧美的先进国市场。

  战后日本的崛起,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很具讽刺,其实都是拜美国占领之赐获得的。反之,中国不愿日本废弃“和平宪法”,更不会给日本提供“核保护伞”。若认为日本无条件“亲中”,只能说是不切实际。

  日本即使有过“亲中”政治家,有如田中角荣首相那样高瞻远瞩的人物,但他也是在大潮流的指引下,更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大胆做出中日建交的抉择。小泽一郎作为谋略家,他明白以邻为壑不会有好下场,也清楚平衡战略可以协助日本解脱美国的控制。即使如此,在扩张成为一个真正“政治大国”(小泽的用语是“正常国家”)之前,日本绝对不会解除“日美安保同盟”关系。

  换言之,民主党即使有“亲中疏美”的暗示,也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外交策略。何况,鸠山与小泽都是保守政治家,只是更倾向于保守派中的新自由主义而已。(黄彬华)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