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东亚安全信任如何可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东亚安全信任如何可能?
2009年08月21日 1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2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刊文说,与近代西欧诸国相比,东亚各国历史上没有太多恩怨情仇,但现实是从近代至今,东亚各国间战略信任一直是“珍稀产品”。东亚安全信任如何可能?这是一项历史性系统工程。既要以制度契约建设战略信任,同时也要从东方文化出发,从“关系”基础培育信任因素。

  文章摘录如下:

  按理说,与近代西欧诸国的“战国伐谋”时代相比,东亚各国历史上没有太多恩怨情仇,因为古代东方国际关系是一种朝贡体系。但现实是,从近代至今,东亚各国间的战略信任一直是难得的“珍稀产品”。近期诸多事端,比如南海领土争端纷起......无不体现东亚战略信任较低的特点。

  概言之,战略信任不足是东亚地区热点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剪不断、理还乱困境的根本原因。

  东亚安全为何缺少信任?

  让我们把眼光转向西方,西欧各国曾经战事不断,世界大战的惨状也记忆犹新。但如今,法德大国言和,欧洲联合的进程在深入,西欧似乎走向“欧洲联邦”的康庄大道。

  1975年,欧安会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签署了《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见证了欧洲合作安全与信任建设的成效。欧洲各国战略信任的达成,与法德大国的和解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西方的理性契约精神一脉相承。这就是通过契约达成制度的信任。

  反观东亚的现实,恰恰是小国间的战略信任能够形成,如东南亚联盟各国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呼吁放弃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争端。

  虽然东亚国家的文化较为相似,但政治体制、利益诉求与文化认同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受制于现实和历史因素,东亚战略信任一直是步履为难。

  首先,东亚文化中理性反思精神的缺乏,为各种历史矛盾的纠结“埋下了伏笔”。诚然,面向未来我们应“忘记过去”。但历史上的战争集体记忆,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东亚安全关系中,信任的达成无疑是痴人说梦。正因为“侵略国”和“被侵略国”的关系基础没有解决,东亚国家间再多的经济交往也难以产生政治上的好感。所以“政冷经热”成为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真实写照。

  其次,东亚国际秩序转型过程中的“后遗症”。传统上东亚是一种“天下秩序”,在面对西方民族国家秩序的冲击时,天下秩序土崩瓦解,但民族国家的建立,并没有带来东亚国家间秩序的和谐。反而,伴随着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利益冲突、领土纠纷,东亚各国在战略层面并没有步入“现代化”。

  由此,东亚国家都难以把握相互的战略意图。而且,在如今迈向政治经济现代化的集体赛跑过程中,各国都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对于处于相同地位的邻国自然表现出更多的竞争性,甚至是敌意。

  第三,共有历史使命和任务的缺失。东亚文明的复兴,并没有成为东亚各国关系的粘结剂,反而,在这场缺乏一致性理解的、较为笼统的“历史使命”中,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别。应该说,一方面东亚区域层面并没有让所有国家认可的“共同敌人”,相关各国对他国都持有一种警惕之心,甚至是心思各异。作为东亚“第三者”的美国,给东亚安全关系带来的不是宁静,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织、直至矛盾的激化。

  东亚安全信任如何可能?

  东亚安全信任如何可能?应当说,这是一项历史性的系统工程。从政治文化软性环境建设来说,只有东亚各国对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持更为包容的态度,这样对于各自的战略意图才能抱有更多希望和自信。所以,去意识形态化,增强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这些工作仍不可或缺。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增加各国战略意图的确定性,这是信任建设的核心环节。战略意图的确定性,只能建立在一定的宣示、透明化措施建设之上。而领导人的互访、军事热线,进而相关安全合作论坛机制、友好合作条约的创设,都能起到一定的“制度保证”作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亦即佳例。这些“制度”能够对相互信任起到道义和情感上的制约效果。

  此外,基于东亚区域层面共同任务或共有威胁强化的困难,我们必须放低着眼点,在具体的问题领域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各国对利益的诉求不是南辕北辙,甚至是同床异梦,那么东亚区域战略信任的建设是值得努力的。

  上海合作组织的信任建设成就彰显了这一特点。20世纪90年代末,基于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上海五国”相继签署了大量领土边界条约、军事互信协定。这些开诚布公的行为,有效地增进了五国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改善了地区安全角势。

  总而言之,信任更多的是一种关系资源和道德资源,我们既要从西欧借鉴相关经验,以制度契约建设战略信任,同时也要从东方文化出发,从“关系”基础培育信任因素。用中国话语来说,东亚各国如何从“外人”的关系,转化为“自己人”的关系,是战略信任建设的核心所在。(尹继武)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