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经营之神王永庆彰显的台湾精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工商时报:经营之神王永庆彰显的台湾精神
2009年10月19日 1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9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19日刊出社论说,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辞世已经一年,台塑企业文物馆“创办人纪念专区”于周年纪念日起开放民众参观,展示内容以彰显王永庆“勤劳朴实”的精神作为核心主轴。“勤劳朴实”四个字,对于面临越来越严峻挑战的众多台湾企业经营者而言,更可以提供诸多启发与省思。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辞世已经一年,设在台北县长庚大学的台塑企业文物馆“创办人纪念专区”于周年纪念日起开放民众参观,展示内容以彰显王永庆“勤劳朴实”的精神作为核心主轴。“勤劳朴实”四个字,完全掌握王永庆所以能够成功创立台塑企业王国的精髓,对于面临越来越严峻挑战的众多台湾企业经营者而言,更可以提供诸多启发与省思。

  过去十余年来,随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全球化步调加速,台湾经济面临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让人忧虑的是,台湾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年年呈现向下滑落的趋势。包括经济成长率、平均居民所得、物价上涨率、失业率等各项指标,以前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往往名列前茅,如今则都已经殿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所作全球竞争力排名,台湾今年已落居第23名,过去一年剧降10名。出现这些转变,背后因素固然非常复杂,但台湾经济力量的重振,亟需更多类似王永庆这种格局雄伟的企业家,则是毫无疑问的。

  回顾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因经历二次大战的浩劫而经济凋敝、百业萧条。韩战爆发改变美国的亚洲政策,台湾居于西太平洋的枢纽位置,获得美国大量资源投入,因此虽然面对朝不保夕的危机,但也存在极大的转机。台湾许多企业集团第一代创办者就掌握这个机会,打出自己的天下,而其中佼佼者当属王永庆。

  王氏白手起家,1954年利用美援创立“台湾塑料工业公司”,从生产聚氯乙烯粉(PVC)开始。原本只是一家日产量4吨的小企业,经过近半世纪不断扩充,如今已蜕变成横跨石化、纺织、医疗、生物科技、半导体、印刷电路板、DRAM制造及封装测试、绿色能源等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球雇用员工达9万人,年产值逾台币2.2万亿元,其中岛内营业额即占台湾GDP的14.7%。

  王永庆能够领导创建台湾首屈一指的企业集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仅身体力行“勤劳朴实”的传统价值,同时又能不断地开创突破。就前者而言,王永庆律己甚严,绝不奢华浪费,而落实到企业内部管理,则是“追根究底、实事求是”,据此建立一套高度严谨的“合理化经营制度”,彻底杜绝可能的成本虚耗。可贵的是,王氏以身作则,“勤劳朴实”彻底落实为台塑集团企业文化。

  就后者而言,台塑集团核心业务均以国际为市场,从事的是全球竞争,因此开始阶段透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其后跨向关联产业及具有未来性的新领域,进一步因应国际化潮流在美国、大陆、越南等地设厂。麦寮六轻投资尤属经典之作,此一填海造陆的艰巨工程完成后,台塑企业营业额随之出现突破性成长,将集团规模推上新的高峰。

  与台湾其它企业比较,王永庆创立的台塑集团靠大量制造产品外销,创造雄厚附加价值,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贡献显而易见。除此之外,“王永庆风格”还有两项值得称道之处:

  其一是以股东为尊,全力维护投资者权益。王永庆自己不领薪水及董事酬劳,所有食衣住行日常用度,全部自理;上行下效的结果,所属各公司每年董、监酬劳全部加总,不论获利多少,均仅为一千余万元。各公司平时交际费用更严格控管,即使年营业额达二三千亿元的公司,每个月报销的交际费用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元。企业经营者崇尚节俭,赚取的全部利润除照顾员工之外,就是回馈给所有股东,台塑集团各公司因此每年均能稳定分配高额股息、股利。这种表现,不要说岛内,即使在全世界也极罕见。

  其二是持续投注公益活动,回馈社会。王永庆兴办工专及医疗院校,特别照顾清寒学生与少数民族青年,设立医院帮助弱势病患、加强罕见疾病研究,以及9•21大地震、大陆汶川地震发生后捐赠大量金钱人力协助灾后重建等,凡此均受世人广为推崇。其实,王永庆这些作为,源自他对财富所持一贯的信念。

  辞世之前,他就开始进行财产公益信托,2004年5月20日他在写给子女的信中,特别强调“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这种胸襟、器识,确非一般经营者所能有。

  王永庆虽离开这个世界,但已为台湾留下一代企业家的典范。随着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升高,面对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台湾的确需要更多具备“王永庆精神”的企业家。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